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摘要:精氨酸激酶(AK)通过调节无脊椎动物体内磷酸精氨酸与ATP之间平衡在能量代谢、储存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31可以与中国明对虾AK(FcAK)发生结合作用。本文通过重组表达的rFcAK与rVP31的far-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两者有结合作用。此外,rFcAK还与WSSV的VP19、VP28等6种结构蛋白有结合作用。双向电泳分析观察到,rFcAK与rVP31的磷酸化反应后,rVP31部分发生pI降低现象,提示rVP31可能发生了磷酸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VP31存在21个精氨酸残基,FcAK具有12个精氨酸结合位点,这可能为VP31和FcAK的结合活性提供了靶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相关免疫基因表达量的研究。通过感染实验,分析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eal-time PCR揭示在投喂期间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溶藻弧菌组的对虾血淋巴细胞中的proPO、SOD和LZM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WSSV后,对芽孢杆菌/溶藻弧菌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7个采样时间点的proPO、SOD、LZM的表达进行Real-time PCR分析,检测表明WSSV刺激24h后,对虾血淋巴中的proPO、SOD和LZM的表达呈现显著性上调,且分别在48h、96h、96h达到最大值。累积死亡率结果证实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均可提高其对虾抗WSSV感染的能力,尤其以坚强芽孢杆菌活菌与溶藻弧菌活菌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造血激素(astakine)是一种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的甲壳动物细胞因子,参与甲壳动物的造血活动,对于只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甲壳动物抗感染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成功克隆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LvAST)的基因Lvast。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功能,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vast表达的组织分布,同时还用Dlight标记抗LvAST抗体进行了LvAST在对虾细胞和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说明,Lvast主要在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大量表达,而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vAST可同时存在于血淋巴细胞内和血淋巴细胞膜表面,不同的血淋巴细胞表面的LvAST分布呈现出明显差异,可能具有重要的血细胞分类意义。LvAST蛋白在肝胰腺、鳃、肌肉、淋巴器官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并且肝胰腺组织中分布较多,淋巴器官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16S和23SrDNA保守区设计的引物对两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16S—23SrDNA间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进行了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了16S—23S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所含tRNA基因的分析。2株坚强芽孢杆菌共得到11条16S—23SrDNA间区特征区带(包括300、400、500和600bp等)序列,ISR类型包括ISR0、ISRG、ISRIA和ISRGLV四种,其中ISR0、ISRG和ISRIA可能在坚强芽孢杆菌中普遍存在。相同类型的ISR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52.2%—100.0%),而不同类型的ISR序列间差异较大。此外,ISR序列在靠近16S和23S区域存在不同长度的保守区域,可能成为针对坚强芽孢杆菌特异性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的靶区,这也为坚强芽孢杆菌新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坚强芽孢杆菌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及其多态性分析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新兴的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筛选cDNA文库的技术手段,自建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单杂交、三杂交、反向双杂交以及SOS富集系统等多种衍生系统,它们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药物开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双杂交系统的原理、改进、发展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鱼类实验动物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鱼类实验动物的应用、育种及模型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其在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亲和层析技术在现代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及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和层析技术是目前重要的蛋白质研究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免疫亲和层析、凝集素亲和层析、核酸亲和层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以及染料配体亲和层析等几类常规亲和层析的原理及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以及分析鉴定方面的应用;简要叙述了当今蛋白质组研究中新出现的两种与亲和层析有关的技术,串联亲和层析技术和SELDI芯片技术。并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设计并合成引物,提取WSSV中国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出VP28基因,利用BamHI和EcoRI切点将VP28基因插入克隆载体pUC19 的多克隆位点上,得到VP28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对其进行双向DNA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615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已有不同来源的WSSV的序列片段同源性为100%。利用BamHI切点将VP28的基因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启动子PpsbA的下游,EcoRI酶切鉴定,得到正向连接的可在蓝藻表达的重组穿梭表达载体,命名为pRL-VP28。  相似文献   
20.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第一个测得基因组序列的海洋生物病毒 ,也是迄今已知的最大动物病毒[1]。该病毒遍及亚洲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和地区 ,并已传播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给对虾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1993年以来随着病毒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虾病毒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国内外学者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和认识也愈来愈深入 ,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根据近10a的文献资料 ,本文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 ,以期为深入开展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提供参考。1白斑综合症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