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马磊  刘健  胡智轩  李在蓝  何勇  吴鹏 《干旱区地理》2019,42(5):998-1002
利用极值Ⅰ型分布和WeiBull分布研究了新疆阿勒泰闹海风区冬季风的极值分布、平均风速概率分布、引发风吹雪的风时数。利用极值、平均概率分布面域、风吹雪时数来量化风吹雪的强度,并将计算得出的风吹雪防治工程设计量级,纳入风吹雪影响区域内的公路设计中。结果表明:通过WeiBull分布的平均风速和风吹雪有效时间分布来计算防雪工程量级是一种公路风吹雪防治工程的计算方法,防雪工程的设计并没有明确的以再现期为指标的设计量级,仅存在防治灾害的量级。  相似文献   
132.
大数据具有多数据形式、大数据量、传输快捷等优势,大数据分析已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滴滴打车数据和感兴趣点分析人们的打车需求,识别出打车活跃区域。对打车需求数据进行时间划分,核密度分析得到打车聚集区域。统计了打车点附近各类型POI的个数,分析了各区域内打车需求与时间段、地理位置、工作日和周末的关系。发现早高峰(7点到9点)打车与住宅区POI相关,晚高峰(17点到19点)与商铺POI相关,夜晚(21点到2点)打车与公司POI相关,且同一地区在周末与工作日的打车活跃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典型露头、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做出Fischer图解,可识别出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高频旋回,旨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早奥陶世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和田1井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了预处理和计算,共识别出103个米兰科维奇旋回,并做出Fischer图解。结果表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发育1个Ⅲ级层序,7个Ⅳ级层序和28个Ⅴ级层序,反映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海平面在早奥陶世呈现出无明显变化-快速上升-迅速下降的相对变化趋势,其结果与柯坪地区野外露头碳、氧同位素曲线指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Fischer图解有很强的适用性,对今后塔里木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4.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一款井温测量仪,该仪器采用感温原理和数字技术实现工地现场的井温测量以及数据处理.并将温度测量仪与井温测量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比较可靠的井温测量.  相似文献   
135.
会泽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处于小江深断裂带和昭通—曲靖隐伏深断裂带间的北东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及北西向紫云—垭堵构造带的构造复合部位(韩润生等,2006;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矿区构造主要发育北东  相似文献   
136.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7.
为了进一步考察潜在震源区勾画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复合潜源”的概念。通过复合潜源参与系数的引入,最终导出的多维复合离散概率的表达式,在前文(Ⅰ)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拓广。适当选取复合潜源的源权、叶权与置信度,可以使潜在震源的物理与几何参数二者作为整体的不确定性,在统一的概率模型中一次处理。 最后,本文给出了两个典型算例。分析表明,潜在震源不确定性的复合概率贡献,与假想的确定潜源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8.
六苴铜矿床是典型的陆相红层盆地砂岩型铜矿床, 具有明显的浅紫过渡带控矿与金属矿物分带特征, 砂岩粒间孔隙为金属矿物主要赋存空间。通过对赋矿砂岩层各岩性段的碎屑含量、颗粒分选性、胶结物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度、渗透率等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ml1)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高碎屑含量、低分选系数、高孔渗系数等特征, 为有效的流体迁移通道。K1ml1砂岩层局部含丰富的有机质, 在中成岩阶段可演化为烃源岩, 形成富有机质的酸性-还原流体。该流体与碱性-氧化流体在砂岩透水通道中形成稳定对流, 在砂岩中可形成由紫到浅的铁质、钙镁质、钙硅质、硅质胶结的胶结物分带。在水-岩相互作用中, 酸性-还原流体起溶解砂岩早期的铁质、泥晶碳酸盐胶结物及还原硫酸盐的作用, 由此形成粒间孔隙并提供还原硫, 从而为矿质沉淀提供空间和硫源;碱性-氧化流体则提供铜离子并控制金属硫化物、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生烃作用减弱时, 碱性-氧化流体越过稳定对流的平衡面, 使硅质胶结的浅色砂岩溶蚀, 形成溶蚀孔洞, 进一步提供容矿空间, 并导致金属矿物发生交代作用。砂岩各成岩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是控制孔隙和胶结物生成及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9.
云南毛坪和会泽铅锌矿床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靠近铅锌矿体常见透镜状、囊状产出的蚀变围岩,因呈麻点状而被俗称为“麻石”,空间上与断裂、矿化结伴出现,是重要找矿标志。本文以这种麻点状的蚀变围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比例尺坑道剖面精细测量、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微区衍射分析、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其物质组成、组构特征及形成过程。根据组构特征将蚀变围岩分为两类,Ⅰ类呈砂糖状,矿物颗粒主要为粗晶结构(0.5~1 mm)的白云石和方解石,被褐色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胶结;Ⅱ类呈斑点状,矿物颗粒主要为巨晶结构(1~3 mm)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重结晶现象明显,被黑色泥质和有机质胶结。通过手标本观察、镜下鉴定和综合分析,将Ⅰ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Ⅱ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两类蚀变围岩的主量元素特征相比,Ⅰ类中SiO2、Al2O3、K2O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类蚀变围岩中主要矿化元素(Zn、Pb)明显富集。稀土元素特征显示,Ⅰ类中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Ⅱ类,其中Ⅱ类与矿化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两类蚀变围岩是同一流体系统不同阶段的产物,构建其成岩作用模式: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的原岩为钙质泥岩,高盐度卤水下渗,在岩性界面处与泥岩和白云岩反应形成泥质白云岩,沉积稳定后受构造运动影响,热液流体沿断裂上升,在有利地段形成泥质白云岩大理岩化(结构上改变);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Ⅱ类)比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蚀变更强烈,经历矿化、大理岩化作用和去白云石化(结构和成分上改变)而形成。综合分析认为两类蚀变围岩与铅锌矿体在时间、空间、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等方面都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提出大理岩化、去白云石化作用对该类矿床成矿与找矿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罗家窝棚组是哈尔滨地区的第四纪下限地层,其岩性是紫红色砂砾石,被认为是冰碛物堆积。早期的区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岩性描述,对于其它地层属性,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的认识尚未涉及。为此,本文选择黑龙江五常拉林镇罗家窝棚村层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展开综合研究,以揭示其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这套砾石分选和磨圆较差,风化程度很高,无定向性排列,砾石成分以陆源碎屑岩(砂岩和粉砂岩,44.2%)和花岗岩(37.4%)为主,其次为凝灰岩(11.2%),石英质、闪长岩、流纹岩和玄武岩等少量出现。重矿物组成以赤/褐铁矿占绝对优势(87.5%),其次是白钛石(5.0%),其它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罗家窝棚组中的细颗粒碎屑以及泥质基质经历了很强的化学风化过程,是初次循环的结果。砾石岩性和地球化学组成共同揭示了这些碎屑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母岩,但中性和铁镁质母岩也有少量贡献。综合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地层属性,本文认为罗家窝棚组地层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洪积物堆积,而非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冰碛物。这项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早更新世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等地质事件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