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海底热液pH值的探测过程中,探测电极的特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为了实现长期的原位探测,需要一套流体控制系统对探测电极进行自校正与自维护。针对所设计的流体控制系统,遵循低功耗的设计原则,研制了其主控系统,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为了使控制系统能应用于海底热液环境,对其进行了耐压封装设计,并进行了高压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40 MPa的高压下能正常工作。各种测试指标亦表明系统能自动实现pH探测电极自校正与自维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11月5日,镇平县出台(《关于镇平县钼矿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镇平县老庄钼矿资源整合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也为今后该县的钼矿资源整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3.
实测了云南西部兰坪盆地云龙县城南沘江西岸下白垩统南新组剖面。通过野外实测资料以及岩石薄片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南新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等特征,认为南新组自下而上主要为曲流河相和湖泊相,厚度较薄的土壤相常作为夹层与前两者交互出现。河流相可进一步识别划分出河道、边滩、河漫滩、天然堤等亚相;湖泊相则可分辨滨湖、浅湖、半深湖三种亚相;古土壤相可分为钙质土和潜育土两种类型。相序结构指示研究区在早白垩世南新组沉积期为一个由构造运动相对活跃到较为稳定的过程,岩相组合结合土壤相分析显示气候以亚热带干旱-半干旱为特征。  相似文献   
74.
斯弄多铅锌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成矿带中。矿区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斯弄多铅锌矿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为同一成矿体系,均形成于印—亚大陆主碰撞期和碰撞期后的构造体制转化阶段;岩浆来源于原岩以杂砂岩和泥质岩为主的前寒武纪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结晶基底和下地壳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对冈底斯弧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并交代岛弧带上的基底岩系。矿床的形成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石炭世,与碳酸盐岩沉积同时期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初始矿源层;第二期为构造活动成矿期,分2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白垩世—始新世,即印-亚大陆主碰撞形成的早期与斑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矿;第二阶段的铅锌矿化发生在主碰撞期后的伸展拉张阶段,由于花岗斑岩的侵位,使铅锌矿化进一步活化迁移、叠加、富集,与围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铅锌矿体,矿体的形成多受矿区内复杂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破碎带热液充填型和夕卡岩型;第三期为表生期,主要为原生硫化矿体的氧化流失和贫化。在I号矿带的深部、南部和北部异常区具有扩大矿床规模的远景。  相似文献   
75.
浙闽地区白垩纪早中期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李祥辉  王尹  周勇  曹珂 《沉积学报》2012,30(1):120-127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部地区11个剖面点陆相白垩系11个层位的碎屑黏土矿物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白垩系中下部大部分层位以伊利石为主,相对含量平均超过80%;闽西坂头组、浙西寿昌组顶部—横山组下部、金华组中部、衢县组上部出现了较为丰富的蒙脱石,最高达49%;高岭石一般较少,仅在浙西衢县组中部、寿昌组上部较高,最高达38%。研究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在白垩纪早中期主要属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全国乃至全球温室气候一致;在浙西阿普特初期和赛诺曼早期间断有湿热气候,可能与区域古植物较为繁盛及较大面积湖区有关;闽西凡兰吟期,浙西阿普特早期、阿尔布晚期、赛诺曼中期部分时期存在短期相对干冷气候,大致分别对应于白垩纪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并可能与区域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76.
超前探测中探地雷达应用与结果的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工作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地质勘查成果与开挖后的情况不一致,这就要求在隧道施工工程中进行超前跟踪探测,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本文主要介绍SIR-3000探地雷达系统在郴(州)宁(远)高速公路芒头岭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概况,并采用空间域滤波和希尔伯特变换等方法对探测结果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溶洞、裂隙等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隧道后期的开挖情况证明了雷达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同时也说明了采用空间滤波、希尔伯特变换等处理方法对改进实测数据质量方面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77.
危岩体硐室爆破一次排险量大,施工速度快,是大方量应急排险的首选爆破方案。本次巫山山体危岩硐室爆破排险,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形地貌测绘,采取信息化指导施工,安全、快速地完成了应急排险任务,一次排险28.7万m^3,历时46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述了本次爆破方案的设计、爆破参数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介绍了爆破效果,总结了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8.
随着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家管理土地的各项重要政策相继出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针对当前项目用地的严峻形势,镇平县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超前思考,主动服务,采取了“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的新举措,让已入驻工业集聚区的弱势项目移出去,  相似文献   
79.
下二台岩群 ,系下二台地区的奥陶纪变质岩系,遭受强烈的韧-脆性变形的改造,并在后期叠加了热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经原岩恢复可将下二台岩群分为三个岩组: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及烧锅屯岩组,其原岩建造分别为火山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下二台岩群具有三种不同变形相的递进演化规律,相应形成三种构造群落: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弹塑性弯曲构造群落、断裂构造群落。下二台岩群地层层序从构造层次角度推断自下而上应为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烧锅屯岩组。  相似文献   
80.
区域间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亟待加强。在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包括数量、素质特征)及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研究显示:发生转移的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平均受教育水平为9.85a,相当于高中教育初期阶段;京津沪地区和西北地区劳动力转移度较高;全国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综合利用效率水平较低,大多数省市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规模效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纯技术效率较高;大部分省市建筑用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趋势;农用地和建筑用地利用效率均与劳动力转移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转移的劳动力素质无关;对有效拟合方程求解得到劳动力转移度最优值为0.84。目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应该侧重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合理配置其投入产出关系;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劳动力省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