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991.
992.
四川盆地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四川及部分周边地区边界层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大气边界层的风温场特征,结果表明,盆西各季以偏东北风为主,盆东则多以偏东南风为主,使其边界层风场由盆东向盆西南北呈倒槽式的气旋流场,盆地边界层内风速小,地面小风和静风频率较高,大气层结以中性为主,多辐射逆温,逆温强度一般不大(山谷地带除外),混合层高度较低。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主要与特殊的地形条件相联系。  相似文献   
993.
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聚合形成了位于伊朗和巴基斯坦近海的莫克兰聚合边界俯冲带。在地球的俯冲带中 ,莫克兰(Makran)具有最大的加积沉积物厚度 ,沿纬度60°E至63°E的变形前缘其厚度约为7km。20世纪70~80年代的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了由阿拉伯板块上刮削下来的厚达3.4km的沉积物堆形成的巨大的增生楔 ,而下部沉积物剖面则位于板块之下或被俯冲。早期的解释认为莫克兰构造是一个穿刺叠瓦状的横向连续的构造建造。对莫克兰增生楔的详细研究是1997年秋季德国RVSonne的SO123航次 ,在此期间联合做了…  相似文献   
994.
红外线和植物生长物质对紫球藻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华山  林和 《热带海洋》2000,19(2):64-68
特定红外辐射能促进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areum生长;植物生长物质,即吲哚丁酸(IBA)、三十烷醇(TA)及其复配形式对紫球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繁殖等生理过程皆有促进作用;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物质最佳组合为TA1.0ug.ml^-1,IBA0.1ug.ml^-1(10:1)。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讨论了日本第一座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230m的新西海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性。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用纤维单元法考虑钢管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用P-δ效应考虑几何非线性,讨论了在纵桥向地震作用、横桥向地震作用以及纵、横桥两方向同时作用情况下该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计算表明,在纵桥向地震作用时轴力的作用显著,拱脚附近产生的内力较大;而横桥向地震作用时轴力和面外弯矩作用显著,拱脚以及拱肋与桥面连接附近产生的内力较大;横向地震响应远大于纵向地震响应;应考虑纵、横桥向地震力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7级以上强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形态、应力方向及其地貌特征,本文对1895-2016年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划分了3个轮回,每个轮回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结果表明3个轮回的地震空间分布有较好的重复性,印度板块向北的推进过程,控制了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及其分布形态。类比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提出未来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为祁连山褶皱系附近,存在发生2-3次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受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也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8.
收集整理了2018年云南省通海县2次5.0级地震造成的31名受伤人员详细资料,对受伤人员空间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伤情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通海地震受伤人员具有震感较强区域和人口稠密区受伤人数多、女性和老年人受伤率较高、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居多等特征;同时,从致伤直接原因、地震强度、发震时间、人口密度、余震序列等方面对本次地震受伤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害叠加、震区人口密度高、发震时间在深夜、灾区群众对地震反应较为敏感等因素是造成此次地震人员受伤较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兰州新区同场地原状黄土(典型低黏性粉土)直剪试验和高倍电子显微镜及能谱试验,分析获取黄土内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以及矿物元素比值(Fe/Si、Al/Si、K/Al)以及微观结构参数(颗粒长轴,长轴的偏度,峰度,定向度,磨圆系数)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元回归拟合法分析土样的微观参数以及矿物元素比值与抗剪强度(C,φ值)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φ值与角度均值线性相关,拟合公式相关系数0.82。内聚力C值与长轴峰度、长轴偏度、Fe/Si、Al/Si、K/Al线性相关,拟合后相关系数最大0.99。微观参数与抗剪强度拟合公式可为预测土样抗剪强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丽江-小金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重要的边界断裂,前人根据其断错地貌特征确定其为左旋走滑断层,并认为其左旋断错了SN向的丽江盆地。本文对丽江-小金河断裂丽江盆地隐伏段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通过地层岩性分析建立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剖面,揭示丽江-小金河断裂斜穿了丽江盆地,隐伏段整体形式为不对称正花状构造,表现为断展褶皱和逆冲断层,但主断层顶部表现为局部拉张,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