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次暴雨过程中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淮河流域、安徽中北部的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并利用WRF模式对7月6日08时-7日20时安徽中部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降水过程可分为2大段,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该时段强降水形成的重要机制;(2)u和v两分量扰动增强均超前于暴雨的增强,并对强暴雨的发生有指示作用;非地转作用达最强和冷暖空气达最强分别对强暴雨发生也有12或24 h的指示作用;(3)得到降水强度、高低空急流及其扰动风场这5者极大值的时空配置;(4)得到暴雨前期,高低层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时空配置特征.由以上4点及垂直上升气流的变化提出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激发强暴雨形成的新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2.
以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的格点预报结果作为云模式的初值集合,经云模式的多初值雷暴预报及预报结果的集合分析,建立了雷暴云的集合预报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周边地区未来一天雷暴天气的特征预报,并利用南京夏季9个雷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SCIT,stor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进行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表明,雷暴云的集合预报对研究区域内未来一天雷暴强度、分布预报效果较好,尤其对强雷暴的分布有较强的预警预测能力。此外,雷暴持续时间概率密度分布的集合预报产品,在雷暴影响范围概率预报上的应用,提高了雷达对雷暴的预警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3.
2009年南京冬季一次平流雾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1—2日南京地区一次浓雾天气过程产生的大尺度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及各种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弱脊和地面弱高压的控制有效抑制对流的发展,为这次浓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环流形势;地面弱冷空气的影响,低层弱的辐合上升及中高层下沉增温作用,促使多层逆温存在,为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层结条件;前期降水条件、近地层偏东风场及暖干盖作用为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另外污染物集聚,也为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  相似文献   
64.
气象信息包括实况信息和预报信息,实况信息是对实况的记载和加工所产生的信息,预报信息是对未来天气预报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化发布气象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个全新的议题。通过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面提升气象信息网络发布能力,提升气象部门形象,提高全社会运用气象信息的水平和减灾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65.
南京地区雨雾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严文莲  刘端阳  濮梅娟  李子华 《气象》2010,36(10):29-36
为研究南京冬季雾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空气污染与雾水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建立雾的预报方法,2006—2007年冬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雾的外场综合观测试验。利用所获得的资料及南京观测站2006—2008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对雨雾天气下的天气形势和雨雾的宏、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出现雨雾的地面形势主要有锋面型、冷高压底部型和低压倒槽型;弱冷空气入侵是雨雾形成的重要条件;较强的逆温层存在,且边界层上层气温高于近地层,是形成雨雾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雨势增强或地面风速加大,干冷空气的不断侵入,都可能造成雨雾消散。雨雾的本质就是蒸发雾。雨雾的数密度、含水量和平均直径与其他种类雾相比都比较小;雾滴谱很窄,其曲线变化成指数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66.
高强度降水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Sawyer-Eliassen次级方程诊断分析了一次高强度降水过程中的湿球位涡场,结合诊断结果探讨了高强度暴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不稳定机制之一由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水汽在雨区低层辐合,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锋生强迫形成的锋面次级环流促使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使聚集在其内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导致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67.
江苏生态与农气业务轨道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入手,将拓展业务领域与业务轨道建设有机结合,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多部门合作,将现有农业气象业务领域拓展、延伸,逐步形成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  相似文献   
68.
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Ⅱ)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令运  濮梅娟 《气象科学》1997,17(4):401-408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虽有很多可以估量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则是潜在于各行各业效益之中的难以测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德尔斐专家评估法,通过对分布于江苏省各市的一百多位行行业专家咨询调查,由108位专家有效投票的定性评估,得出了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可信的定量结果--江苏省1992年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为27.734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16.1,这项研究成  相似文献   
69.
商兆堂 《气象科学》1994,14(3):282-286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虾适宜放苗的湿度范围为16.0—20.0℃,为常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下旬,大约30-40天的时间.2、水温17.5℃时放苗,放苗后两个月内生长最快;但是,水温17.0℃时是放苗养殖,效益最为理想。3、水温14.0℃时放苗成活率虽然已达56%,但生长缓慢,效益低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0.
徐良谋  濮梅娟  闵莉  邱成龙 《气象》1998,24(10):43-46
介绍了将省市级预报工具、预报产品和文档在WINDOWS95下集成,从而方便地建立起气象信息微机终端;构划了与9210工程相配套的市对县指导模式,以及实现MICAPS功能向县级台站进行延伸的方法思路,还介绍了通过建立在局域和9210工程内网基础上的广域网(NOVELL远程存取服务产品NAS(V1.30)下资料的全自动调阅方式。本系统已在城市各县级台站和微机终端安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