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水汽输送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格点资料和2005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4个站点(拉孜、奴各沙、羊村和奴下)降水中δ18O数据,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变化同水汽输送通量的关系。从空间上来看,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同水汽输送通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从下游至上游,随着水汽输送通量的减少,降水中的δ18O逐渐降低;从时间上来看,春季水汽通量较小,降水中的δ18O较高,而在夏季,水汽通量大,降水中的δ18O较低。在此基础上,又利用NCEP/NCAR气象数据建立水汽追踪模型,以羊村站为例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水汽输送过程进行了追踪模拟,并讨论了降水中δ18O变化同水汽源地以及输送过程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季风降水之前的春季,降水中较高的δ18O主要受西风带水汽输送以及当地蒸发水汽的影响;在季风期间,降水中较低的δ18O主要受来自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2.
根据1号冰川资料分析发现,冰川零平衡线的升降不仅反映物质平衡的增减,而且反映冰川形状与冰面反射率在不同过程中不同的反馈作用,正反馈伴随着零平衡线的下降,负反馈伴随着零平衡线的上升。大陆性冰川比海洋性冰川更为稳定。类似1号冰川的大陆性冰川对降水的反应敏感,而对温度的反应较为迟钝,并随向海洋性发展,这种特征会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73.
亚洲降水中δ18O沿不同水汽输送路径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IAEA/WMO全球监测网和青藏高原的监测站,建立了由赤道地区经我国西南水汽通道至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水汽输送路径、沿西风带自我国西部经华北至日本的北方水汽输送路径以及自南亚穿喜马拉雅山到我国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路径的取样剖面,比较了三条水汽路径在不同季节降水中啄18O的变化及其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沿南方水汽路径,低纬度地区取样站降水中平均啄18O的季节差异较小。沿北方水汽路径,郑州以西取样站平均啄18O的季节差均大于郑州以东的取样站。随着经度的增加,降水中平均啄18O的季节差减小。沿高原水汽路径,印度次大陆南部降水中的啄18O相对较高,随着纬度的增加,降水中啄18O逐渐减小。在翻越喜马拉雅山后,由于强烈的洗涤作用,降水中啄18O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4.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中δD和δ~(18)O关系及水汽循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根据青藏高原南北不同地区降水及河水中δ D和δ18O, 建立了青藏高原从北到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大气水线, 并解释了不同地区大气水线的差异性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分析了青藏高原南北降水中过量氘( d )的季节变化特征; 揭示了青藏高原降水和河水中d的空间变化,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d在唐古拉山南北两侧显示出不同的变化特征.这种差异是与不同区域水汽来源或水汽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75.
对青藏高原小冬克玛底冰川和古里雅冰帽上的数个雪坑和浅冰芯的观测,得 出其碱度(OH-)剖面、雪坑和冰芯的液态电导率(EC)变化与OH-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 (r≥0.8)。分析表明,无论在季节、年际或百年际时间尺度上,EC与OH-间的相关性以 及EC与可溶离子总量(TDS)间的相关程度是大致相当的。EC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粉尘来 源的碱性盐类(尤其Ca2+)的变化。因此,EC参量运用到深冰芯研究中,可反映历史时期 大气粉尘载荷的变化,对反演沙漠演化、大气环流有重要意义。古里雅冰芯记录表明, 大气粉尘的中、长期变化可能取决于气候参量的组合特征:“冷-干”气候阶段粉尘量 上升,EC和OH-值高;“暖-湿”阶段粉尘量下降,EC和OH-值低。20世纪初以来,随 着藏北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大气粉尘载荷明显下降。因此,EC可作为显示大气尘 埃载荷变化的宏观标尺,是气候波动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176.
利用从青藏高原南部提取的达索普冰芯重建的积累量,研究其与印度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近百年来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应用子波分析方法对达索普积累量及高原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累量与高原温度变化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在10-20a尺度上,高原温度与达索普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分析印度季风降水与高原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达索普积累量对高原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7.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2 ka来温度与甲烷浓度变化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气泡中包裹气体的提取分析和对冰芯中氧同位素分析, 讨论了近2 ka来达索普冰芯记录的温度与大气甲烷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冰芯中d 18O记录所反映的温度变化事件与青藏高原北部的敦德冰芯记录的气候事件及中国东部乃至北半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十分相似, 近百年来的升温趋势同中世纪暖期时的升温趋势基本一致; 自工业革命以来, 达索普冰芯气泡中记录的甲烷浓度呈快速的增长趋势, 与全球大气甲烷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工业革命以前, 达索普冰芯记录的大气中甲烷浓度在825 nmol·mol-1上下波动, 是目前青藏高原大气中CH4浓度(2000±100 nmol·mol-1)的40%左右. 与南极及格陵兰同时代的冰芯记录相比, 达索普冰芯中记录的CH4浓度要高出15%~20%左右, 而且达索普冰芯甲烷浓度具有更强的波动性, 这种波动与温度变化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8.
Temperature and methane records over the last 2 ka in Dasuopu ice co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igh resolution δ18O and methane records over the last 2k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rom Dasuopu ice core recovered from the Himalaya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δ18O record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temperature, Dunde ice core record, and with temperature record in eastern China. The warming trend detected in δ18O record from the last century is similar to that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There is a dramatic increasing in methane concentration in the Dasuopu ice core, which reached 1031 nmol ⋅ mol-1 in 1997. Moreover, methane concentration in the Dasuopu ice core is about 15%-20% higher than that in Antarctica and Greenl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hane concentration and δ18O in Dasuopu ice core.  相似文献   
179.
根据青藏高原中部那曲河流域1998年夏季测得的上下游中稳定同位素的日变化,并与同期观测的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较,分析了河水中δ18O的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了该流域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过程.河水中δ18O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它是降水中δ18O、降水量以及地表蒸发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湖水对于稳定同位素变化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河水中δ18O与流域降水中δ18O的差异可能反映了该流域强烈的地表和湖面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0.
从古里雅冰芯与祁连山树轮记录看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藏南沉错湖芯的210Pb和137Cs的测试,获得湖芯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16cm/a.根据湖芯长度和分样间距,获得平均分辨率为6~7年,长达1 350年的连续湖芯环境序列.对湖芯样品磁学指标的低频磁化率(Xlf)、等温剩磁(IRM)、饱和等温剩磁(SIRM)、非滞后剩磁(ARM)等指标及其比值的测试,划分了650 A D.以来沉错湖区的冷暖变化阶段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690~860A D.和1 120~1 320 A.D.分别出现两个相对集中的暖期,每个暖期中间又具有相对寒冷时段.1 520~1 650A.D.出现寒冷时段之后,1 820A D.左右直至现在环境又逐渐进入转暖时期.在3个暖期中,以1 220A.D.前后的温暖程度最强,而冷期中以1 610~1 650A.D.达到最盛.沉错湖区冷暖环境的演变得到了其他资料的很好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