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深圳2003~2005年18个自动站气温资料,选取坪山、梧桐村和石岩测场的3个自动测站作为热岛对比分析站,分析深圳近三年来深圳年平均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月际间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应MODIS资料进行实时验证;为预估热岛情景,使用1961~2006年深圳、台山、遮浪三站的气候资料,建立深圳热岛时间-强度拟合方程,预估2020年深圳市热岛强度为0.8~0.9℃。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台风年鉴、天气图、本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杜鹃"和"7908"号台风在生命史和移动路径、风雨和气压变化以及环流背景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是很相似的台风.对今后类似台风的预报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谢小敏  孙晓铃 《广西气象》2005,26(A01):151-152,130
利用台风年鉴、天气图、本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杜鹃”和“7908”号台风在生命史和移动路径、风雨和气压变化以及环流背景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是很相似的台风。对今后类似台风的预报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贵州凯里麻江地区羊跳剖面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发育了一套3.2m厚的硅质岩系。通过对其进行高频逐层采样68件,根据沉积环境-生物组成-烃源岩形成的思路,精细分析了生物组成及有机碳TOC含量,进而讨论了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剖面生物组成多样,包括有浮游藻、底栖宏观藻、疑源类、海绵骨针、须腕动物蠕虫等,并可归纳为三大类生物微相: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其它生物类型。不同藻类体和不同疑源类所反映的水体深度特征显示,该套烃源岩沉积经历了先水进后水退的过程,水体深度最深时期,底栖红藻和Heliosphaeridium longum-Asteridium tornatum疑源类组合发育,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较高(TOC平均值为4.73%,最高可达13.97%),说明利于烃源岩发育。总体而言,不同生物微相烃源岩TOC含量不同,底栖藻类(平均值3.50%)浮游藻类(平均值1.46%)其它生物类(平均值1.0%)。而须腕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的发现反映了热液环境,受热水事件影响强烈的样品TOC最低(TOC含量为0.90%和0.94%),说明热液活动强烈对烃源岩发育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C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PDB)分布在-1.6‰~1.6‰之间,平均为-0.5‰,δ18O值(PDB)为-12.7‰~-4.3‰,平均-6.2‰,因此,除了明显受到后期成岩蚀变作用(退白云岩化)的藻碳酸盐岩外,其余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内.在体系域尺度上,对于Ⅲ2旋回层序高水位体系域(C2a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Ⅲ3旋回层序(C2a2-O1p),伴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岩石沉积微环境复杂多变.在米级旋回尺度上,米级旋回的形成除了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影响外,还受到古构造、古气候的叠加影响.在藻纹层旋回尺度上,δ13C值比δ18O值更能反映藻纹层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藻纹层的形成受控于有机质沉积速率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深圳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彭勇刚  谢小敏 《广东气象》2007,29(4):41-42,55
分析2006年深圳竹子林观测站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年、季节的统计特点,发现全年日极值气温多出现在13:00~15:00和05:00~08:00。由于不同季节天空状况、天气系统等因子不尽相同,日极值气温的出现时间在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深圳的高温和寒冷天气中,除了台风的下沉增温、冷平流作用外,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热量辐射对温度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灰岩微相分析与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剖面系统的岩相学研究,总结出4种基本灰岩微相类型,即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或鲕粒泥晶灰岩、叠层石泥灰岩、薄层—条带状泥灰岩,其形成于潮坪、鲕粒滩和浅海等三种沉积环境。结合整个剖面岩性变化规律,划分出4个沉积旋回,反映了3次主要海侵过程。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首次获得了该剖面下部凝灰岩夹层中锆石U-Pb年龄为114±2 Ma,确定了该剖面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成果对于深化我国东南沿海早白垩世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泥岩为代表,晚期可以浙江地区的馆头组暗色泥岩和暗色钙质泥岩为代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质量烃源岩标准,并且早期优于晚期;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见Ⅱ型及Ⅰ型,晚期烃源岩好于早期;有机质热演化总体大部分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受火山作用影响较小的有机质尚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对于早期烃源岩,粤北地区成烃潜力较大,对于晚期烃源岩,浙江沿海和闽西地区的潜力较大.这一研究可能揭示了区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2008年极端天气对深圳高敏感行业的灾害影响情况,找出深圳极端天气的4大致灾机理:致灾衍生放大效应、防御工程失效时的反作用、极端事件的派生叠加效应和台风固有的"巨灾"效应,从而提出开展行业预评估服务如何找准评估因子、建立评估基础信息关联数据库、预评估工作的业务化实施等策略,为开展业务化的气象灾害影响预评估业务提供流程与系统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统计分析1970~2009年深圳出现的台风、暴雨、高温、大雾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构建了深圳市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研制开发了基于Web网页的集实时资料自动接收和处理、数值预报产品深加工和综合显示、各类灾害性天气过程概念模型查询显示为一体的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