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对榆阳区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分析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讨论其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少,分布广,局部密集,小型灾点多,影响因素多,发生频率高,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差异性和链生性。  相似文献   
42.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出发,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判别城市群边界的4个步骤:一是分析对象区域是否存在若干发育良好的中心城市;二是分析这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三是分析城市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联系,使之具有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四是通过对城市群实际生长边界的判别,对"点—轴系统"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已经形成城市群进行判断。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强调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也应该作为城市群判别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通过POI数据的Densi-Graph分析提出了判别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方法。基于此,对京津冀及全国主要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之偏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尚处于形成阶段。这些结论对于客观认识城市群以及制定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多层次的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蔡芗宁 《气象》2013,39(2):253-258
为更好地应用中期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2年9-11月T639模式120 h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120 h时效对亚洲中高纬大尺度环流的调整和演变以及转折性、灾害性等重大天气过程均具有较强的预报指示意义.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影响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ECMWF模式对1223号热带风暴山神的120 h转向预报较为成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只是对于登陆前的偏北分量预报较弱.而T639和日本模式对“山神”的转向预报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44.
2008年6—8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芗宁 《气象》2008,34(11):111-116
为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08年6-8月T639 模式进行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稍差,稳定性不如ECMWF模式;特别是T639模式对0808号台风凤凰(FUNG-WONG)路径及强度的预报与实况差异较大,而ECMWF及日本模式预报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45.
胶莱盆地为一发育于华北陆块东部的白垩纪断陷盆地,该次工作主要对盆地底部莱阳群杨家庄组中沉凝灰岩层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沉凝灰岩岩石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的研究,认为胶莱盆地莱阳群杨家庄组中凝灰岩层形成时代为131.1±1.7Ma,限制了莱阳群杨家庄组的沉积时限,为胶莱盆地早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依据。沉凝灰岩中获得单颗碎屑锆石年龄为835±23Ma,指示苏鲁造山带为莱阳群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6.
吕庆田  管志宁 《现代地质》1997,11(3):268-268,321
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的天然地震学研究研究生吕庆田导师管志宁(应用地球物理系北京100083)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缩短被普遍认为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然而对隆升和地壳缩短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仍不清楚。已提出的动力学模式可分为3类:...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测绘科技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8.
二叠纪-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时期的古气候进行恢复,并与同时期陆相地层对比,进而讨论气候变化对该时期生物灭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经历了滨湖- 浅湖- 滨湖等亚相的演化过程,其地层中岩相变化、古生物化石缺失、大量的钙质结核及其它沉积构造的出现揭示了孙家沟组的上段气候明显比下段炎热干旱。②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粘土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等指示了该时期的气候经历了温湿向炎热半干旱- 干旱转变。③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的气候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陆相地层古气候的变化基本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与同时期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二叠纪末期温度的骤升、气候极度干旱化以及陆表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或加速陆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对该时期气候变化与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探讨全球P- T之交生物灭绝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9.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准确地衡量土层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决定了设计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土参数的自相关距离是反映其空间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对于自相关距离与结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本文以单桩可靠性设计为例,选取工程场地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引入随机场理论描述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分布特征,利用递推平均法计算各地基土层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自相关距离,在描述土层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分布特征时考虑了自相关距离的影响,进一步结合蒙特卡洛法计算单桩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土参数取值考虑自相关距离的影响后,降低了土参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计算的单桩可靠指标更高。在保证桩基安全度的前提下,设计结果能够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50.
针对砂土液化判别中影响因素与砂土状态间映射关系的不确定性及模糊性等问题,在邻域粗糙集(Neighborhood Rough Set, NRS)因素约简的基础上,利用多策略融合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I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参数C和g,构建了SVM砂土液化判别模型。以吉林松原地区的42组实例作为总体样本集,其中35组作为训练集,另外7组作为测试集,利用邻域粗糙集对9个影响因素约简得到4个因素,然后输入ISSA-SVM模型进行预测,并进行了约简得到的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约简剔除了冗余属性,降低了模型复杂度;ISSA算法具有极强的探索性、收敛性和局部逃逸能力;相比于其他模型,NRS-ISSA-SVM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建议要判别砂土的液化状态,需要准确查明水位埋深、地震烈度、标准贯入击数,非液化土层厚度这4个因素,尤其是前三个因素。通过易获取的影响因素建立NRS-ISSA-SVM砂土液化判别模型,不仅可准确地判断该区域其余未知点的砂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