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正>孟加拉国在20世纪曾发生过两次特大风暴潮。在这两次浩劫之前,在滇缅地区皆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而且这两次大震和风暴潮在孟加拉国致灾区都位于北回归线所路过的东西长约1 500km的地带中。这是沿北回归线东段和西段大震与风暴潮灾害相关联的一个巨灾链,下面作些介绍[1]。(1)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7级地震,死亡15 621人。该年11月孟加拉国遭受特大风暴潮,死亡约  相似文献   
142.
现有基于MapX的最优路径分析,对于TAB格式数据拓扑信息的提取方法单一,且未考虑导航特征。该文结合道路导航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MapX的最优路径分析解决方案。首先由TAB格式数据提取拓扑信息,为最优路径分析奠定数据基础;然后针对导航的特征,即最优路径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可能出现在道路网外,着重讨论了对于Dijkstra算法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3.
以情感地缘政治为切入点,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观众在“豆瓣电影”论坛影评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视觉分析、叙事解构与NVivo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视作品中的地缘政治叙事以及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情绪性“阅读”,尝试解构这类电影如何影响“情感”在地缘政治关系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包括:首先,此类影视作品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话题相契合,影视作品通过对地缘政治事件的改编与重塑将地缘政治情感放大与传递;其次,全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正成为一种新的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媒介,通过观众与影片叙事情节的互动产生意义,并作用于“情感”这一维度;最后,身体是民族情感重要的载体,影视作品的视听刺激以及观众网络媒介下的评论互动是唤醒与维持民族情感、生产地缘政治力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4.
居民跨界行为的边界研究:以珠澳边界意义重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边界的物理形态及其空间意义,并讨论由跨界行为催生的地方感与地方意象及其对边界空间意义的重构。以珠澳边界(拱北口岸)为案例地,本文主要采用追踪和访谈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跨越珠澳边界的行为(尤其是由珠海往澳门方向的跨界行为)以个人消费为主,主要包括购物、娱乐和餐饮等,而与之联结的消费地点也大同小异,但也存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阶层因素对于跨界活动目的的影响,且流动性往往与特定的地方联结,使原有的固定行政边界及其所规定的空间管制逐渐被打破。出于满足生活的需求、社会互动的情感联系,抑或是出于追求地方价值的体验和情感表达,跨界主体成为塑造边界两边地理想象的重要因素,地理想象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差异形成了想象的边界并间接地作用于珠澳边界空间意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5.
文章采用国产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对港口内部空间格局以及各组成单元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港口空间格局遥感监测方法与步骤,探索构建了码头岸线指数、码头岸线利用指数、码头指数、堆场指数和港池指数等港口空间格局集约利用评估指标,并以营口鲅鱼圈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营口鲅鱼圈港区的码头岸线指数为0.51,码头岸线利用指数为1 498.16万t/km,码头指数为12.23hm~2/km,港池指数为242.76hm~2/km,堆场指数为108.46hm~2/km。码头岸线与码头面积、堆场面积、港池面积的基本比例为1.00∶12.00∶108.00∶250.00。营口鲅鱼圈港区仍有8 821.17万t/a的吞吐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6.
在近年来地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1987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其相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了补充和修定,提出了补充和修定的依据,并给出了新的海域区划图。  相似文献   
147.
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获取的273条主余震加速度记录进行格式转换、基线校正和滤波等常规处理,分析该地震主震(M_S6.6)和余震(M_S5.6)两次地震记录的幅值、持时以及反应谱特征,发现M_S6.6主震记录的PGA范围在0.728~177.5 gal间,M_S5.6余震记录的PGA范围在0.732~69.3 gal间;将观测数据与霍俊荣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发现霍俊荣衰减关系更吻合于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加速度衰减;绘制主余震5%~95%重要持时分布图,并针对主震62MXT反应谱和本地设计谱以及近些年国内主要强震震中反应谱开展比较分析;最后研究土层台、基岩台、相同台站各个震级反应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8.
以西方为主的国外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学说为中国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如何理性对待西方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是关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学科方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困惑乃至两难。一方面,过度依赖西方研究框架和理论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研究保持谨慎态度的同时不能走向封闭乃至仇外的极端,破除“唯西方论”的同时不能走进“中国特殊论”的陷阱。为此,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研究的青年学者自发于2019年举办了一次“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前沿”青年论坛,集中探讨了对西方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发展的借鉴与反思,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具体而言,西方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研究议题的多尺度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氛围的批判精神、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和研究规范的严谨性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而历史视角缺失、知识生产不平衡、地图空间表达不足、话语分析过多、解决现实问题不足等方面存在局限,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以避免。希望本次讨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9.
以黄上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首先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了潜在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出泾河流域现生植被分布格局和潜在植被的分布格局,并利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出了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最主要的潜在植被类型是针阔叶疏林(32.44%)、阔叶落叶林(31.28%)和中牛灌丛(23.71%).与现生植被相比较,有25.08%的阔叶落叶林潜在分布区被开垦为农作物,13.32%退化为针阔叶疏林,13.04%退化为中生灌丛,14.22%变化为旱生灌丛,仅有25.90%的面积保持了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疏林分布区主要退化为农作物(26.01%)、旱生灌丛(20.99%)、草甸(17.12%);中生灌丛主要退化为草甸(30.29%)和温带草原(43.21%).植被的退化以流域中部、南部的黄土残塬沟壑区退化最为严重,其次为流域北部的黄土丘陵区,而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山区和流域西部的六盘山区植被退化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50.
南海海温异常影响南海夏季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模拟并研究了南海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5月份的南海海温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起关键作用: 5月份南海海温持续增温 (降温),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偏早 (偏晚)。南海夏季风爆发后, 南海异常增温, 同期的南海夏季风增强, 而后期的南海夏季风减弱; 南海异常降温, 则与之相反。机制分析表明, 南海海温正(负)异常增强(减弱)了海面与行星边界层之间的能量交换, 主要是潜热通量的输送, 并在大气中通过积云对流加热率的变化来影响对流层热量的分布, 进而引起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变化, 然后使得环流场和风场作出相应地调整, 环流场和风场又会反过来影响积云对流加热率的变化, 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在5月份南海增温(降温)强迫下, 5月份南海地区的对流活动加强(减弱), 使得对流层低层副热带高压提前(延后)撤出南海, 从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在南海海温异常强迫下, 中国东南部和南海地区的降水率异常主要是由积云对流所产生的降水率异常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