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空心包体应力计广泛用于测量地应力,目前采用热敏电阻进行完全温度自补偿。通过对热敏电阻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发现采用DS18B20测量工作应变片的温度变化更有优势。设计了一种使用DS18B20作为敏感元件的测温电路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数码管进行显示,经实验室试验校核及在煤矿现场应用,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3.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的10年探测结果,对夏季亚洲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分布、雨顶高度与地表降水强度的关系、雨顶高度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多数(70%以上)对流降水雨顶高度分布在8—12和5—10km,其他地区分布在5—9km;陆面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高于洋面。洋面和陆面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多在5—8km。夏季亚洲浅对流降水比例少,而深厚对流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平原、西南、印度次大陆西部至伊朗高原东部地区,比例约40%。洋面和陆面的弱对流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在7—8km,弱层云降水相应的雨顶平均高度多小于7.5km;陆面约90%的强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在9km以上,而强层云降水雨顶的平均高度通常不超过8.5km。夏季亚洲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均随着地面平均降水率的增大而升高,两者遵从二次函数关系。对流降水及层云降水频次、强度和雨顶高度的日变化峰值分析表明,陆面这些参量的日变化强于洋面,并且三者的日变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274.
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晨  郑媛媛  张雪晨 《高原气象》2012,31(5):1366-137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我国中纬度地区不同对流环境下两次长生命史飑线过程的物理机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在近地面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但强对流降水过程中的飑线湿层深厚,水汽辐合的层次更为深广、强度更强,存在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2)高层强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的叠加是飑线的共同特征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弱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更多地依靠高层冷平流的作用,有更高的温度直减率,具有弱降水超级单体的一些特征;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低层暖平流的加强也是造成大气不稳定的重要原因,θse在中层呈现出湿中性层结特征,存在更大的热力不稳定度,是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特性。(3)长生命史飑线的发展离不开强环境风垂直风切变;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是风速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弱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4)飑线沿着出流边界和引导气流方向移动。(5)飑线在雷达回波上的共同点:都出现典型弓形回波,减弱的标志亦是阵风锋逐渐远离回波主体,弓形回波逐渐断裂,强回波后侧的层状云回波面积开始增大;不同点在于弓形回波的演变方式不同,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弓形回波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结构,而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弓形回波的形成是由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展而来,单体结构明显不同于经典超级单体中非降水或弱降水超级单体。(6)速度场上低层存在着径向速度的大值区,中低层有辐合,并伴有中气旋存在,中层存在明显的MARC(Mid-Altitude Radial Convergence)。1km高度以下的径向速度大值区、MARC和中气旋对地面灾害性大风有提前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75.
通过研究时序DInSAR相位模型,利用振幅离差、时间相干系数和统计分析多重方法提取了相干点目标,并根据不同相位分量的时空特性分离出形变相位,继而提取出相干点目标上的沉降速率。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主城区为实验区,利用24景Envisat ASAR影像,得到了2007-10~2010-02间的沉降速率分布,并分析了冲填土年代对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6.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嵩县西南部车村萤石矿集区。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采用MC-ICP-MS对矿床主成矿期的萤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萤石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23±9.1) 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年龄与合峪复式岩体的末次侵位年龄(127±14)Ma接近;萤石的εNd(t)为-15. 9,与合峪岩体的εNd(t)为-17.4^-11.2也相近,暗示矿床与合峪岩体的密切成因联系,并与这一时期区域上发生的大规模成矿时代及燕山期岩浆侵入事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277.
喀斯特地区因地貌特征复杂且不规则,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偏低。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为研究区,结合多源数据,提取33个特征变量,并设计7种特征组合方案,探讨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后对喀斯特地区地类提取的作用。结合随机森林袋外(OOB)数据误差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优选,同时引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与优选后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7种分类方案中,传统的光谱特征加指数特征分类精度最低,在此基础上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均能提高分类精度,其中纹理特征带来的效果最为显著;(2)通过特征优选将特征维数由33个降低至23个,分类精度达到了最高,总体精度为0.909 8,Kappa系数为0.884 9,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3)经特征优选后的分类结果与“三调数据”进行对比,整体准确率为0.852 5,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基于特征优选的分类方法可为喀斯特地区覆被信息提取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8.
阿克库勒凸起西缘东河砂岩发育良好,但其岩性及其储集物性与塔里木盆地其它地区的东河砂岩相比则相差甚远。岩石类型主要有砂岩、泥岩及泥-粉砂过渡岩类。砂岩是区内主要的储集层。物性分析资料表明,储层以中-差为主,并且在垂向上与横向上均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综合分析表明,储集物性的这种非均质性除了受层序格架中体系域控制之外,主要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尤其是碳酸盐的胶结与东河砂岩顶部Ⅰ型层序边界的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的控制。另一方面,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导致储层的储集物性在垂向上形成颇具特色的“韵律层”。  相似文献   
279.
基于LHS方法的地下水流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理想地下水流问题为例,采用拉丁超立方取样(LHS)方法分析地下水流模型中水文地质参数以及源汇项等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另外,利用Spearman偏(秩)相关系数和标准(秩)回归系数分析方法对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HS方法是地下水流模型随机分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0.
重庆市黔江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重庆市黔江区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黔江区具有代表性的果园土壤进行实地取样,系统分析了黔江猕猴桃果园土壤的p 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和重要生命元素全量及有效量。结果表明:黔江猕猴桃果园土壤整体呈中到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平均值达到2.89%,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偏低,4级(中偏贫)和5级(贫缺)水平的样本累计占75%;果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含量总体较好,但部分样点已经超过猕猴桃适宜生长的范围,中量营养元素钙整体缺乏,个别地区含量丰富,镁含量整体丰富,个别地区较缺乏,微量元素铁、锰和钼含量在不同采样点差异较大,研究区土壤总体富硒。综合以上分析,建议在今后的施肥过程中,可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维持或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控制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否需要施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