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21.
水足迹与主成分分析法耦合的新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钋  尚熳廷  姚梅  刘佩贵 《水文》2021,41(1):49-54,34
通过耦合水足迹理论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基于水足迹的新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2010~2015年间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15年间新疆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最差,供水压力最大.其中,研究区的承载力主要受水资源和社会因素以及进出口贸易中虚...  相似文献   
122.
河南主要农作物气象科技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方立清姚胜尚新利常松(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信阳地区气象局)1农作物产量分析1.1影响农作物平均亩产量的因素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地域范围内,影响农作物亩产量的因素主要有:耕作管理水平、种...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云贵高原城市遵义新冠期间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利用2015—2020年遵义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遵义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空气质量对污染物减排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疫情防控导致遵义市PM2.5、PM10和NO2质量浓度明显下降,但O3质量浓度小幅增加;PM2.5和NO2对人为减排的响应更敏感;防控期内遵义市气象条件比较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防控减排措施导致PM2.5质量浓度下降25.34%。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O3浓度较2015—2019年明显偏高,PM2.5显著下降,这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车辆外出明显减少有关,导致夜间滴定消耗O3的气体减少。减排措施对防控期间颗粒物污染浓度有明显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南海北部中深层细结构混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年8月获得的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海流资料和CTD(温盐深剖面仪)水文资料,应用Gregg模型对南海中深层内波尺度的混合进行估计,同时应用Thorpe尺度对中深层存在的垂向翻转及由此引起的混合进一步分析。两种方法均显示,吕宋海峡附近上层400m的耗散率及混合率均强于18°N断面,中深层两个区域的混合率并没有显著区别。这表明吕宋海峡上层400m,可能存在更活跃的内波活动,从而产生更强的内波混合和垂向水团翻转。Gregg模型估计的耗散率和混合率量级分别为10^-9W·kg^-1和10^-6m^2·s^-1。大部分CTD站位在中深层均存在垂向翻转,而且保持较高的发生率,翻转所对应的混合率并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以上南海北部的细结构混合特征增强对南海中深层混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5.
混合坐标模式HYCOM模拟COADS强迫下的南海平均环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坐标模式(HYCOM)模拟南海环流,同时利用海表温度卫星资料和吕宋海峡Sb-ADCP观测海流数据来评估模式结果.地形敏感性实验表明,吕宋海峡地形数据对模拟黑潮入侵方式影响较大,在地形误差较大的情况下,模拟的黑潮可能以反气旋流套方式入侵.和Pathfinder海表温度卫星资料比较,模式输出的月平均温度在海盆区域误差较小.ERA-15资料强迫所模拟的吕宋海峡上层环流和Sb-ADCP观测一致,而COADS结果低估了吕宋海峡的体积输送.  相似文献   
126.
对单频内波在白噪声的干扰下引起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不同振幅和不同Pr数(Prandtl number)对静力不稳定、剪切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出现的时间、地点及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静力不稳定总是比其它2种不稳定先出现,其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振幅越大(Pr=0.72)时,内波越不稳定,导致3种不稳定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Pr数增大(A=0.256)时,3种不稳定出现的时间也略有提前.  相似文献   
127.
表尚虎  郑卫政  周兴福 《地质学报》2012,86(8):1262-1272
近几年,有关额尔古纳地块基底性质的锆石U-Pb样品测年,为讨论额尔古纳地块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重要资料。绿林林场兴华渡口岩群二云母石英片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892±20Ma、韩家园子兴华渡口岩群含十字石榴二云片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1000~1100Ma、韩家园子兴华渡口岩群绿帘石化斜长角闪片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816±27Ma、韩家园子达拉罕片麻杂岩(区域上相当于呼中地区凤水山片麻杂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981.0±6Ma~820±3Ma等数据,表明兴华渡口岩群及其相伴的变质深成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拉伸纪(青白口纪)至成冰纪(南华纪)早期。兴华渡口岩群普遍发育混合岩化。根据韩家园子东兴华渡口群的建群处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的变质锆石U-Pb年龄431.5±1.6~430±16Ma,及葛文春等对塔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表明,广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上的众多早加里东期的后造山花岗岩是古生代早期额尔古纳地块快速隆升-剥蚀过程中所引起的降压导致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而兴华渡口群的混合岩化作用是早加里东期的后造山花岗岩侵位后,残余岩浆于早志留纪对兴华渡口群混合岩化作用的结果。部分测年样品中岩石的蚀源区或围岩的2800Ma、2600Ma、2400Ma、2200Ma、1888Ma等数据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内的确存在着相当于新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古老结晶基底。漠河地区门都里河一带出露的"兴华渡口群"的岩石组合为以含石墨为特征的孔兹岩系,可与黑龙江省东部麻山岩群、兴东岩群大马河岩组相对比。据此,额尔古纳地块的古老的结晶基底可能位于漠河地区门都里河一带,其东南侧出露的兴华渡口岩群系新元古代中期大陆边缘增生产物,早古生代后造山花岗岩的侵位、焊接,使其转化为稳定的陆块。  相似文献   
128.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水量,而有关水质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降水,气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或减少、风速和风型的变化、光照时间长短以及辐射增强等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因子如何通过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方式、生化反应速率和生态效应等过程而直接或间接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9.
陈建平  严琼  尚北川 《江苏地质》2012,36(3):243-249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生产基地,由于多年开采,已成为危机矿山,在研究该矿成矿背景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三维矿床模型,并提取出找矿有利条件,从而建立起该矿区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靶区圈定,对该区深部找矿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时差、振幅、频率、相位差异是影响时延地震处理的主要因素。非一致性重复地震资料进行时延处理时,消除两期资料时差影响是做好后续处理工作的基础。在分析不同时期地震资料施工参数差异的基础上,解决了老资料未测地表高程对静校正的影响,利用初至层析反演技术,通过优选参与反演的偏移距,利用新、老资料初至共同反演得到了统一的近地表速度、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的静校正量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两期资料时差的影响,为后续时延地震处理、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