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表条件,地震采集一般采用不同的激发、接收因素联合施工,由于各种激发方式与接收方式的工作原理不同,造成了地震子波相位特征各不相同,严重影响了同相叠加效果。根据高阶统计理论,研究并实现了双谱相位重构子波提取方法,得到了具有真实相位的地震子波;对两个相同位置的地震子波进行互相关,当两个地震子波的波形完全一致时,互相关结果就表现为零相位,而当两个地震子波波形不一致时,它们的互相关结果表现为非零相位,通过确定非零相位与零相位子波的相位差异,也就确定了两地震数据之间的相位差异。研究发现: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存在90°左右的相位差,速度检波器与压电检波器存在90°相位差,可控震源与气枪震源资料相位差异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2.
边红业  吉峰  表尚虎 《世界地质》2014,33(4):768-779
大兴安岭富西里地区出露一套侵入岩(辉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与新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相伴。二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赞岐岩(sanukite)相似,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815.4±6.2 Ma,表明成岩时代为新元古代。大兴安岭北部出露的额尔古纳地块是由新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与相伴出露的新元古代侵入岩共同构成,二长闪长岩所具有的赞岐岩(sanu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提示额尔古纳地块在新元古代就进入了现代类型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33.
基于优化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土壤盐渍化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用于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inity Content, SSC)反演的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s Regression, RFR)较少关注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大的反演参数子集和模型参数的同步优化。本研究选择渭-库绿洲和奇台绿洲为实验区,基于Landsat-5 TM、SRTM、MOD11A2.006遥感数据构建反演参数。首先,利用弹性网络(Elastic Net, EN)筛选出反演参数子集,然后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和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OA)分别优化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s Regression, RFR)参数,建立反演参数子集和模型参数分步优化的RFR模型(EN-GA-RFR、EN-BOA-RFR)。建立利用GA和BOA分别同步优化反演参数子集和模型参数的RFR模型(GA-RFR、BOA-RFR)。在每个实验区,对比EN-GA-RFR、EN-BOA-RFR、GA-RFR、BOA-RFR的预测精度。最后分析每个实验区各类盐渍土的空间分布,并对2个实验区的反演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实验区模型预测精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BOA-RFR>GA-RFR>EN-BOA-RFR=EN-GA-RFR,整体上BOA的优化性能均好于GA;渭-库绿洲和奇台绿洲面积占比最大的盐渍土类型分别为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反演参数对SSC的表征能力存在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134.
作为滁州水文实验系统一部分的1号天然实验流域,面积7897m2,以安山岩为基底,上覆平均厚度2.46m的第四系沉积物。实测了包括地面径流和地面下径流的各种降雨径流响应,后者包括来自非饱和带的壤中流和饱和带的地下水径流。表明这些径流成分有着复杂的组合类型,主要是以地面径流为主的SR型和以地面下径流为主的SSR型,以及中间的和演化的类型。SR型实例中的地面径流量可占总径流的65%,而SSR实例中的地面下径流量可有90%。主要降水的7月,地面下贡献占54.5%,其中地下水径流即占33%。大部分地面径流与降水的18O组成有不小的差异,比较了同时进行测验的3个实验流域,在1400min的降水径流过程中,降水的平均δ18O为-1.210%,而同期地面径流的平均δ18O,2号水文山流域(512m2)为-1.132%,1号南大洼天然流域为-1.065%,3号只有薄层风化碎屑的牵牛花流域(4573m2)为-0.801%。这质疑了现行同位素流量过程线划分方法8个假定中的两个:地面径流的同位素组成不同于降水,天然流域尤其如此;各种水源在汇集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影响并非都可忽略不计。实验流域因降水而产生径流,但所产生的径流却有着非本次降水的组分,这一降水径流悖论发生于各个实验流域。SR型和SSR型总的非本次降水组分分别达16%和64%。  相似文献   
135.
介绍了数字刺点方法的详细工作流程,借助手持GPS设备进行野外数字刺点,实时导航数据快速抵达目标像控点实地位置,在Global Mapper中对数字影像进行缩放浏览,在影像上标定好具体像点位置、点之记、现场作业照片,测量地面坐标后以数据库形式将成果回传内业。该方法能提高刺点可靠性和效率,在纹理稀少测区应用中具备较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6.
非一致性时移地震资料叠前互约束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差、相位、频率、振幅、能量差异是影响时移地震处理的主要因素,对于非一致性时移地震资料的处理,消除两期资料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是处理工作的关键。笔者首先分析了永新三维两期资料的施工参数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面元对应抽稀法消除了野外采集观测系统差异;利用有针对性的去噪技术和能量补偿方法,消除了两期资料能量信噪比差异;利用频率相位校正技术,消除了两期资料频率、相位差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互约束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了时移地震资料的处理要求,为后续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卢信宽生前是广西平南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1年3月28日下午3点40分,因积劳成疾,猝然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追悼会那天,吊唁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沿路两旁摆放着几百个花圈,写满了人们对卢信宽的崇高敬意与深深怀念。他生前的事迹,在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传播,言者哽咽,听者泪流。循着逝者的足迹,记者于近日满怀崇敬之情来到平南探访其生前事迹。  相似文献   
138.
在本工作的先行部分的基础上,本文中考虑第一模态半日内潮波分别从A站位(34°4′N,125°6′E)和B站位(36°34′N,123°51′E)向西、西南和西北方向的反射和非线性演变过程,使用的数学物理模型为适用于连续层化海洋并且考虑背景正压落潮流与涨潮流不同作用的一般化的KdV模型(简称之为GKd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南黄海的内孤立波集中分布于南黄海的南部,而在其北部极少出现内孤立波的主要原因是在南黄海的南部存在较强的背景斜压环流和很强的背景正压潮流,而且在涨潮时段(相对于朝鲜半岛的西海岸而言)背景斜压环流和背景正压潮流的方向基本相同,而在南黄海的北部这2种背景流都很弱。另外,由于出现高达0.75 m/s的正压潮流,自A站位向西北方向传播的半日内潮波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9.
基于2012年8月12日至9月5日中国南海海洋湍流微结构剖面仪(Turbo Map)观测资料和温盐深剖面仪(CTD)资料,对南海中南部海域上层500m以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南海次表层高温高盐的水团和中层低温低盐的水团构成的垂向温盐环境,利于在该深度范围内盐指的发育。通过盐指与湍流相关参数的计算,评估了盐指在南海上层跨越等密面混合的作用。结果表明南海中部(18°N)相对于南海南部呈现高的温度耗散率(χ)、高的混合效率(Γ)、低湍动能耗散率(ε)及低浮性雷诺数(Rε)等特征,即中部盐指信号明显强于南部。但整体海域仍然呈现出"低Γ;高Rε"的湍流特征,表明盐指对混合的贡献较小,南海中南部的上层混合还是以湍流混合为主导。另外,南海南部的混合强于中部,且呈现出整体水柱均具有较强混合的特征,其原因可能和内潮与南部相对较浅而复杂的地形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0.
The rate of regional sea level rise(SLR)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limate change.However,accurate estimation of regional SLR can be severely affected by sea surface height(SSH) change caused by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SSH).Here,the PDOSSH signal is extracted from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by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and regional SLR in the altimeter era is calculated,before and after removing that signal.The results show that PDO-SSH trends are ris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falling in the eastern Pacific,with the strongest signal confined to the tropical and North Pacific.Over the past 20 years,the PDO-SSH accounts for about 30%-40%of altimeter-observed SLR in the regions 8°-15°N,130°-160°E and 30°-40°N,170°-220°E.Along the coast of North America,the PDO-SSH signal dramatically offsets the coastal SLR,as the sea level trends change sign from falling to ri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