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198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研究进展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廉亚楠  赵浩 《地理学报》2022,77(6):1299-1319
1980年以来,因研究内容和空间治理重点不同,京津冀、京津唐、环渤海、大渤海等区域名称与区域范围多次变动。作为中国最早开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区域,越来越受到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关注。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和专著、具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对1980年以来京津冀及相关区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归纳起来,研究对象区域经历了“京津唐(塘)—大(环)渤海—京津冀”的变化过程。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面向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为主的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研究规模有限;20世纪90年代拓展到大(环)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展经济贸易科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21世纪前10年,回归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大规模介入的融合研究;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学科区域综合研究。其间,中央政府在该区域开展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包括20世纪80年代京津唐国土规划和90年代环渤海经济协作区规划,21世纪前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区域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在显著增强空间规划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推动了人和自然相互间强烈作用状态下区域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王淑芳  闫语欣  孟广文 《地理科学》2022,42(7):1187-1195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内特殊经济区发展经验在空间上的延展。基于东道国独特的发展条件,需要将国内园区的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再运用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适应东道国本地化发展。构建政策移动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将国内园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政策在不同国家“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发现:① 根据政策施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作用,政策移动可以分为政策移植、政策调试和政策创新;② 规划建设经验、运营管理经验、环保政策、人才政策等可直接进行政策移植;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要进行政策调试;法规政策、晋升政策和优惠政策需要进行政策创新;③ 园区的共性体现在国内园区成熟经验的借鉴、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④ 园区的个性体现在文化的求同尊异、园区品牌的打造、晋升制度的创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创新性地运用政策移动性理论将国内和国外园区进行关联研究,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移植、调试和创新国内园区政策的过程,深化了政策移动理论的内涵,丰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3.
介绍BPM短波投时台新的载频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该BPM载频产生器以原子颁标的5MHz标频信号为参考,利用频率合成技术,产生出供发射机使用的2.5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五种高准确度的载频信号。这些信号既能单独输出,也可利用面板控制或遥控选择输出。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来用了两冗余结构。并设置了必要的报警与指示。  相似文献   
54.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_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 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相似文献   
55.
江蓠(Gratilaria)是一种经济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细基江篱(G.tenuistipitata)是优良的栽培品种。我们在1984年春节前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广东省湛江港进行了潮间带浮筏式栽培细基江篱试验。收获时藻体长达80厘米以上,获得了平均亩产191公斤的干品,达每公顷2.8吨以上的高产。这种栽培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56.
冯家麟  韩卓廉 《地质论评》1983,29(6):570-572
河北张家口以北的崇礼县至尚义县一带,分布着约1,700平方公里的中新世汉诺坝玄武岩,其岩性以碱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它们相间成层不整合覆于早期岩石之上,厚度一般东南厚西北薄,最大厚度可达400余米。其特殊之处在于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往往含有十分丰富的深源包体(或称岩球),包体形态各异,多呈浑圆状、椭球状,少数为扁平状。大  相似文献   
57.
四川西南部前震旦纪康定杂岩,主要由英云闪长质深成岩和一些具残留顶盖特征的变质地层组成。深成岩体呈南北向线性展布,实地接触关系证明,它们是晚于围岩的侵入体;而且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成岩是玄武质源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产物.结合区内岩石构造组合,可以推断英云闪长质深成岩是在位于陆缘型岩浆弧近大洋的构造环境下形成.鉴于康定杂岩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地体存在明显差别,其时代应属于元古代.  相似文献   
58.
本文说明了研制这一设备的一些基本思路,介绍了工作原理和主要的特殊电路。  相似文献   
59.
1962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在汕尾港进行了江蓠在不同水层中的光合作用试验及生长情况观察。两次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1)越接近海水表面江蓠的光合作用越旺盛,生长速度也快;越向水的深层江蓠的光合作用越差,生长速度也越慢。 (2)海水的透明度似乎成了相抵深度,即在该水层中江蓠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几乎等于江蓠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在该深度以下的水层中,江蓠几乎停止生长。在进行江蓠人工栽培的时候,应考虑尽量采用浮筏式栽培,使江蓠藻体悬浮水面,可获得高产。在透明度较大的海区,可考虑采用垂下式浮筏栽培,但最好在水深1.5米以内,可望获得高产。这两次试验,从理论上得到了说明,又从我们的多年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0.
根据甘肃中部临夏州1971—2018年气温、降水,1980—2018年干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临夏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气温的突变性及对干旱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8年,临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97年是气温突变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较低,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暖期,特别是在1999—2018年,气温急剧增暖。冬季和春季变暖趋势大于夏季,秋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临夏气温以中部和北部增温幅度最大。降水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偏多,80—90年代偏少。与历年值相比,1971—1980年降水量增加6.3%,1981—1990年减少0.5%,1991—2000年减少1.8%,2001—2010年增加2.1%,2011—2017年减少2.3%。夏季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其它季节为增加趋势。春旱、秋旱略有增加,春末夏初及伏旱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