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3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川中丘陵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_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①土壤—小麦系统的CO_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1:00~3:00达到峰值。分析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与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②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和气温与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③在小麦各个生育期中,CO_2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裸地。水早轮作区小麦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点和裸地的CO_2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4.51、362.23、239.92、129.47 mg/(m~2·h)。  相似文献   
32.
复杂地形条件下静校正的综合寻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地形,特别是山地条件下地震勘探中的大静校正问题是 一个非线性的、具有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难题. 本文综合利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与 遗传算法的各自优势,提出一种具有局部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综合寻优反演方法 . 其中对产生伪静校正量的零空间现象进行空间平滑滤波剔除. 理论数值计算及实际资料的 处理说明本方法适应能力强、静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非线性地震波场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计算方法是考察非线性弹性波在介质中(如岩石)传播特征的重要手段.非线性弹性波的数值模拟存在陡峭间断面(点)、数值振荡以及误差的指数级增长等现象而破坏数值解的稳定性、收敛性,能否消减上述现象的不利影响成为制约数值方法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文中同时引入了FCT算子和幅值限制器,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对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的二维非线性弹性波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克服了上述困难;介绍了适用于非线性弹性波的吸收边界条件,给出了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后成功地获取了二维VTI介质中非线性弹性波的三分量地震正演记录,表明非线性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波形畸变等现象.  相似文献   
34.
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走时与射线路径快速计算技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惠更斯原理和费马原理求取地震波走时及其反射波射线路径的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适应较为复杂地质模型以及易于将其推广到各向异性介质等优点 .为了克服基本算法速度较慢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地震波走时和反射波射线路径计算的改进方法 .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 ,该改进算法的计算速度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35.
双相各向异性研究、问题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地球内部流体的存在和岩石各向异性是地下介质的两大表征,考虑地下流体和介质各向异性问题的双相各向异性理论是当今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孔隙流体的存在、固体和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弱化或硬化岩石的力学属性,上起声波或弹性声波速度的频散的振幅的衰减,并产生第二类压缩波。裂缝或裂隙的定向分布、岩层的旋性沉积、应力场的定向排列,都会引起传播速度的各向异性、横波发生分裂等重要现象,这些  相似文献   
36.
中国华南大陆及陆缘地带的大地构造基本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及陆缘地带主体由扬子块体和华南块体、南海盆地及琼南微块体和台湾岛活动带组成。在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浆活动和多种力系用下形成了该区浅部和深部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层过程。因此,该地区不论在岩相和地球内部圈层耦合,海陆耦合以及壳、幔、核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演化,地史进程和在东亚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纵观各地质大家学术观战和构造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对该区多年来的岩石圈深部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37.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8.
地震灾害是人类生存、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震震源和其周边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可产生微破裂并逐渐形成"破裂链",而震源区介质的质点震动则以地震波动和辐射为"载体",且向四周传播.为此,可通过研究地震波传播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中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地震波动的轨迹和其发生的力源机制以及强烈地震活动的深层过程和动力成因,此乃是探索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测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和响应,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深层动力过程将必制约着地震的活动和"孕育"空间,这是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测中必须深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9.
深浅构造耦合成矿效应--以胶东招掖金矿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成矿学研究往往仅涉及地壳浅层,即依据出露地表的各种地质矿化现象推断成矿作用过程。诚然,这种研究对于浅表矿床的研究卓有成效。但是,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逐步深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隐伏(或半隐伏)矿床的研究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探寻与预测。此外,仅仅根据地壳浅层控制因素,尚难以合理解释大型、超大型矿  相似文献   
40.
VTI介质中非线性对地震波频率和频宽变化的约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型FCT有限差分法分别模拟各向同性、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以及非线性VTI介质中地震波场,随后采用小波分析探讨VTI介质中非线性对地震波频率和频宽变化的约束.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各向异性会引发地震记录中各波型的能量随炮检距的变化,而介质各向异性与非线性的耦合作用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变化.在遵守能量守恒原理的前提下,介质的非线性会引发地震波场中各波型间能量的再分配.同时还会引发地震波速度的波动,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波动幅度变小.这些现象在频率域内的响应表现为主频和频宽的降低或增大、地震记录中与各波型相对应的瞬时主频和频宽峰值出现时刻的偏移以及它们随炮检距变化而表现出的幅值波动.在本文给定的弱非线性介质中(非线性炽较薄且远离震源),在震源能量较低的情况下,介质的非线性效应会造成地震波瞬时主频和频宽相对于线性介质情况分别为1/10~1/4和1/10~1/3左右的变化量.此外,随着入射波能量的下降,介质非线性所造成的地震波瞬时特征(振幅、主频、频宽)的变化量减小,但随着地震波在穿越非线性介质时路径的加长,非线性作用的累积效应使得波形畸变和频率分布特征的变化(尤其是频宽)等现象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