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地震数据低频信号在地震勘探中有重要意义,低频信号能够提高分辨率与成像精度、改善反演质量,甚至用于油气检测,需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拓展.本文从地震数据中已存在低频的保护和缺失低频的拓展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转换的SVD自适应面波减去方法和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低频拓展方法.经理论分析及实际资料验证,基于图像特征转换的SVD自适应面波减去方法能在降低对数据中低频信号损伤情况下有效压制面波,实现对有效低频信号的保护;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低频拓展方法能够对损失掉的低频信号进行有效拓展,提高地震数据品质.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应用低频信号的保护与拓展方法,能够为后续的全波形反演、叠前反演及精细解释工作提供包含丰富低频信号的数据体.  相似文献   
22.
阻抗差异较大的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为强振幅同相轴,会掩盖附近储层有效信息,需要做去除强屏蔽的目标处理。针对常规匹配追踪方法在构造复杂地区匹配精度和空间连续性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值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强屏蔽方法。首先利用层位构造信息对强反射层进行局部拉平处理,减弱地层空间构造对提取强反射层的影响,然后引入相邻地震道与中心道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多道平均的权值,以提高匹配结果的稳定性和横向连续性。同时使用解释得到的层位时间作为子波初始时间,有效提高运算效率。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应用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能有效剥离强反射并突出有效储层信息,剥离后的井震吻合度得到明显提升,相较于常规匹配追踪算法匹配精度更高,同时具有更好的空间连续性与强反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3.
“太阳风”探测方法刁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发展局,北京,100724)张军华王永刚(石油大学,东营,257026)除了地震方法以外,非地震方法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也有其独自的长处和特点,可以分为重力、磁法和电法三类方法。磁法和电法在研究地球结...  相似文献   
24.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油区一种主要储层类型.该类储层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钻井放空、剖面呈串珠状等特征,目前已形成溶洞描述与雕刻、储集体体积计算等多项行之有效的解释技术.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和解释相对比较独立,采集与处理对溶洞成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人们关注得还比较少.另外,解释人员还在非串珠的地方找到了好的油气藏,这究竟是地下复杂储层结构造成的,还是不合理的采集因素或错误的处理参数、假象造成的,对此人们研究得更少.本文从塔河油田实际资料出发,以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为基础,重点对采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静校正量、噪声去除、速度谱拾取精度、不同偏移方法对溶洞成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覆盖次数减小使串珠能量减弱,面元增大使横向分辨率降低,小面元、高覆盖有利于提高溶洞的成像质量;静校正量较大时使串珠发生不规则形变,收敛性也变差,分辨率降低;随机噪声不是影响溶洞的主要因素,只有当覆盖次数较小时才有影响;速度是影响溶洞绕射波收敛的主要因素,3%的偏差就会使溶洞绕射波产生较大的上翘或下拉;不同偏移方法适用性条件有所区别,如时域的叠前偏移与频域的叠前偏移在抗噪性上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5.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要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洞为主,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为了研究溶洞成像规律,本文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溶洞的成像分辨率,探讨溶洞成像与上覆地层、信噪比(SNR)、覆盖次数、偏移速度和偏移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认为:①无论是溶洞的纵向分辨率还是横向分辨率,均满足1/4波长调谐规律,可以将薄层机理转用至溶洞分辨率解释;②溶洞的存在会对上覆地层产生下拉效应,使溶洞在地震剖面上呈塌陷等"非串珠状"特征;③高覆盖和小道距(面元)可提高串珠能量,压制偏移附带的背景噪声;④叠前偏移能改善资料的SNR,提高成像精度,特别是低SNR资料;⑤偏移速度偏小,串珠边缘下拉,反之会上翘,速度偏大带来的成像质量变差的程度要大于速度偏小;⑥不同偏移方法对缝洞成像效果存在差异,对于低SNR资料,溶洞成像拟选取频率域或频波域方法。  相似文献   
26.
在当前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中,能量半时与相干、均方根振幅、主频等成为经常采用的地震属性,但其理论含叉与本质还很少有人关注.本文通过公式解剖、模型测试与实际应用,对能量半时属性做了较详细的诠释,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指导作用.研究表明:1)能量半时反映的是一分析窗内能量的相对变化关系,可指示沉积环境、岩性岩相的变化;2)能量半时分析时窗长度取接近子波长度为好;3)能量半时下降沿的中点正好对应界面分界点,可以作为储层与围岩的分界标志;4)质心能量半时比直接计算的能量半时要光滑,对于低信噪比资料,采用前者为好;5)能量半时还具有识别弱信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
预测反褶积去多次波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以模型研究为基础,探讨了预测反褶积去多次波应注意的几个理论问题,得出了有一定价值的几条结论:①道集中多次波时差是变化的,要去除整个道集的多次波,预测步长应以远道为参照;②预测反褶积去多次波还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提高分辨率处理,太小步长的多次波是无法准确预测并去除的;③算子长度要大于多次波周期,太小算子长度会使预测结果混入假的能量;④模型研究级联反褶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慎用此项技术,如果要做级联反褶积,建议先大步长后小步长;⑤地层中的层间多次波衰减很快,要分辨小于50m的层间多次波,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进行高精度的多次波去噪,还须借助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28.
Three-dimensional coherent cube is an extremely effective new technique for interpreting seismic data. 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many aspect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3D data volume, such as recognizing faults and fractures, interpreting ancient channels, and edge detection of oil-gas reservoir. Coherent cube is to condense and extract information around a certain point in 3D data volume, and then highlight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 body at this point. Therefore, in terms of its essence, coherent cube is a special seismic attribute cube and those points having rather small coherent value are related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geologic body.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people often interpret horizontal slices or layer slices of coherent cube, and this provides advantageous foundations for resolving special problems in oil-gas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29.
地震资料去噪方法、技术综合评述   总被引:36,自引:24,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资料去噪,无论是叠前还是叠后,都是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地球物理界积累和开发的去噪软件已越来越多.对各种去噪方法进行分门别类,阐述其基本原理、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发展前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从噪声的特征出发,首先对地震资料噪声进行了分类;然后综合评述了目前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去噪方法,包括频率域滤波、频率波数域滤波、频率空间域滤波、Radon变换、聚束滤波、基于小波分解和重建的去噪方法等;最后还简述了去噪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0.
将一种基于混沌退火的Hopfield神经网络(ACHN)应用到储层聚类分析中。这里主要阐述了ACHN聚类的基本原理、混沌神经元的标定、ACHN聚类的策略、先验信息的约束以及混沌退火搜索。实际砂砾岩储层聚类分析表明:这种网络能克服普通Hopfield网络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得到更准确、精细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