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51.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52.
山东半岛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但是对该区砂金的调查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笔者通过对招远南部河流砂金的调查,对其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河流砂金矿的形成受物源、地形地貌、第四系、水动力等条件的控制。一般来说:在原生金矿分布区、金丰度值高的古老变质岩区、断裂蚀变矿化带附近、含金石英脉密布区,往往有砂金矿分布,砂金主要富集在第四系的底部砂砾、砾砂层中,并与沉积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砂金的成矿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该区超河漫滩是赋存砂金矿体的主要地貌单元。砂金在河流水动力由强变弱的部位富集,3—4级水系成矿意义最大,1—2级水系常形成富矿体,但规模较小。文中对砂金成矿条件及与砂金的富集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3.
张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1996,14(4):332-352
在本文中简介强磁场中一些特殊理过程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射电脉冲星的磁层与辐射机理理论。关于磁层,主要由GJ模型了发,从斜转子磁层、加速区机制及回路问题三方面总结前人对磁层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综述了脉冲星-黑洞(PSR-BH)系统的诞生率理论并指出近期发现该系统的可能性。通过综述和分析脉冲星-中子星(PSR-NS)系统的观测特性,特别是脉冲星精确守时性对精确确定双星轨道参量和验证引力理论的重要意义,推测了PSR-BH系统的可能性质,指出发现PSR-BH系统对黑洞的搜寻和最终证认的重要意义。最后简介目前搜寻PSR-BH系统的现状和我们搜寻短轨道周期脉冲双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55.
微机房的环境设计张冰(周至县气象局周至·710400)建成具局气象信息产品远程终端,突现微机联网,是气象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迸行气象服务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确保微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必须有一个良...  相似文献   
56.
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飓风“艾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7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飓风“艾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将美国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速度退模糊等必要质量控制后同化进中尺度数值模式,考察雷达资料同化对飓风“艾克”预报的改进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将雷达资料用于对流尺度分辨率下飓风初始化需要对变分同化系统中特征尺度化因子进行优化调整,使观测资料能够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模式初始场并进而改进预报;雷达径向风同化可以有效调整模式初始场中的飓风动力和热力结构,而经过尺度化因子调整后的雷达径向风同化则在飓风观测中心位置产生较为合理的气旋性风场增量,提供更为确切的中小尺度信息,使模式初始场更加接近观测并进而改进对飓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57.
遗传神经网络及其在地表安全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基本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各自的优点,采用十进制编码,引入改进的自适应变异操作等算法,分析和建立了GA&NN遗传神经网络。这种混合训练的效率和效果都比单独的遗传进化或BP训练方法有明显的改善。其通用性较好,具有较快的收敛性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模型应用于盾构隧洞开挖的变形预测,根据施工中所测的影响因素大小对地表沉降可作出适当的预测,效果优于回归等常规模型。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这两个地震主要发生在相对高波速异常区,而震源区下方存在明显低波速异常,且该低速层呈北北东走向,并有向北延展的趋势.结果表明,震源区相对高波速异常区易于积累能量孕育地震,而震源区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可能代表了流体作用.这种流体作用会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从而触发地震.这种流体作用可能和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内形成"大地幔楔"结构与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大地幔楔"结构中,由于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角流作用,容易形成热湿物质上涌,进而导致松辽盆地中北部岩石圈物质拆沉、地幔流体入侵至中下地壳、然后作用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两个震源区中强度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渭河盆地频发的地质灾害与其活跃的现今地壳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渭河盆地2001—2010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采用多面函数法在球坐标系下建立了区域地壳速度与应变场模型,并探讨了平面与球面距离在多面函数模型构建中的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1)利用多面函数法建立渭河盆地速度场时,随着区域结点数的增大,球面距离拟合精度较平面距离提升更大;(2)盆地内剪应变高梯度带主要位于三原—泾阳—咸阳、宝鸡—岐山一带,同时上述区域也是面膨胀与面压缩的显著过渡带,且为地震活动的多发区域;(3)盆地内最大、最小主应变轴优势方向与中强震震源机制解获得的P、T轴分布方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进一步在大范围尺度内获得了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趋势性变化特征,为掌握该区域地壳运动及地质灾害深部驱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0.
以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8号飓风"桑迪"("Sandy")为例,在WRFDA同化系统中结合新拓展的AMSR2同化模块,通过同化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并进一步考察其对飓风"桑迪"的结构、强度、路径分析和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同化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的控制试验相比,加入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的同化试验对飓风"桑迪"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效果有所提高,飓风气旋性环流加强。并进一步改进了对飓风"桑迪"的路径、最小海平面气压和最大风速的预报。平均路径误差、最小海平面误差和最大风速误差分别相对控制试验中的相应误差降低了约25 km、2 mb和2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