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2,21(1):125-133
本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运用框架,对中国农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宏观分布与微观布局等和出了一个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发育,城市内部住宅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实地调研、抽样问卷调查基础上,建立了北京住宅区数据库,然后利用GIS分析手段和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以下3个问题:(1)交通通道与住宅空间分布、扩展趋势;(2)交通通道与住宅价格和居民住宅空间选择;(3)交通条件与居民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等。  相似文献   
103.
重庆市区企业的扩散及与库区企业空间整合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文忠  樊杰  杨晓光 《地理研究》2002,21(1):107-114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重庆市区企业的空间扩散行业模型、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近期,市区企业外扩散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类企业、食品和饲料类企业以及纺织和服装类企业。空间扩散范围近期以市区近郊为主,中期以市区周边县区和中等城市为主,远期则不断向三峡库区县区发展。在企业空间扩散分析基础上,重点就重庆市区企业对库区企业的空间整合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模式作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重庆市区企业对库区企业搬迁和重组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 ,城市居民个人消费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 ,居民对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这种新的住房制度下 ,影响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作者认为 ,房价的高低、住宅区位的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是决定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客观条件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及对不同住宅区位和环境的偏好也左右着住宅区位选择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初步探讨培养现代地图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提出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些设想。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地图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地理制图专家,即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础、掌握现代地图制图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高级地图专业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在教学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地理学基础知识的教育;2)加强地图学理论的教育;3)学习和掌握制图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机助制图、遥感专题制图、数学方法、地图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等;4)学习和掌握地图设计和编绘;5)学习地图学史。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象,更是近年来中国步入“新常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构建了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整体最优的模型和优化度模型。结果表明:① 节能导向下,安徽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3),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62);就业导向下,江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8),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59)。② 节能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单位产值能耗、重工业比重负相关;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国有经济比重、大型企业比重负相关。③ 如果考虑节能和就业不同的目标导向,中国中部6省之间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④ 整体看,中国中部地区应保持不变或适度提高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的比重,适度降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比重。在服务业方面,较大提高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旅游业等比重,适度降低或较大降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比重,保持不变或适度降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多层级定序因变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传统经济学视角出发的个体生活满意度研究往往忽略了数据的嵌套性,多层级模型更适用于地理学中分析不同层级地理单元特征对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采用多层级定序因变量模型,以北京为例,研究居民生活满意度在城市内部街道和居住小区尺度内的异质性,并研究了高层级地理空间单元的属性特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在居住小区层级的异质性远高于街道层级,个体自身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高收入、老年人、北京户口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更高。除个体属性特征以外,居住小区的类型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商品房小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保障房和单位房小区居民。  相似文献   
109.
陈晓红  张文忠  张海峰 《地理科学》2016,36(8):1141-1147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普遍出现了以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盲目投资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新城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造成这种城市建成区低密度无序扩张的原因,除了不规范的城市用地转化机制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当认识。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1990~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蔓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FDI)、房地产泡沫效应等因素后,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及其扩展幅度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单纯追求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并不能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北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海兵  张文忠  韦胜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39-1249
本文尝试利用大量微观空间数据从供需角度评价北京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效率和供需匹配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法与最短时间距离法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运用定序变量相关法与因子空间叠置法分析公共设施可达性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居住小区公共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较高。其中,4环以内各类公共设施可达性水平最高,居住小区到公共设施的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高达90%以上;5-6环可达性水平最差,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在50%以下。高需求高可达性街道比重相对较高,而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主要分布于5-6环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在公共设施中,小学可达性最好,而医院和购物中心则更强调空间效率。针对识别出的公共设施的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应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线路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化解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