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高速公路投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达性分析方法,探讨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给邻近地区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征。以2005-2009年江苏省各市新建高速公路为例,通过GIS 空间分析模型、经济潜力指数及情景分析法,得到江苏各市新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带来的经济潜力收益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平均溢出效应模型得到区际可达性溢出矩阵,结合各地交通投资与溢出效应货币化模型将区际溢出矩阵货币化,得到区际交通投资矩阵来重新分配各市交通投资成本,以此表示交通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可达性溢出效应传递基本上随着到新建高速公路距离增加而衰减,然而各市新建高速公路在邻近地区产生非均衡性的溢出效应,新建高速公路方向、区位以及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影响了溢出效应强度分布。中间地区交通建设更有助于推动边缘地区可达性水平提高,其交通投资溢出效应普遍比边缘地区规模大,溢出投资占实际投资比重高,区域边缘地区多数为溢出效应的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2.
蒋海兵  徐建刚  祁毅  陈筠婷 《地理研究》2010,29(6):1056-1068
目前多数基于GIS的商业区位模型与技术研究,未全面考虑交通网络、道路等级、网点吸引力与竞争因素。针对此局限,借助GIS软件,依托可达性方法与伽萨法则,尝试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探讨大卖场可达性与商圈特征。以上海中心城区大卖场为例,采用同心圆法、扇形法与最近邻域法探讨卖场空间特征;利用行进成本分析法计算卖场可达性,并根据伽萨法则叠加了卖场引力因素,得到伽萨法则商圈。结果表明:大卖场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4.5~10km范围,各方向扩张不均衡。城区整体可达性较好,浦西优于浦东。外环附近商圈面积大,外环附近与市中心区商圈市场规模大,内环附近商圈面积与市场规模小。伽萨法则商圈市场规模"两极分化"既表明卖场市场竞争激烈地区与网点短缺区并存,也说明网点市场规模与职能存在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升级、协同发展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提出更高要求。论文基于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地区全部制造业总体格局相对稳定,高值区集聚于京津唐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日趋集中于少数区县,且与周边区县空间自相关程度整体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县邻近扩张与疏散转移发展交替出现。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各地制造业均衡增长,缩小了区域制造业发展差距。②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呈现出明显专业化地域分工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日益向中心城市城区外围及中南部县区集中扩散;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于环渤海西岸产业带,京津冀外围地区产业产值大幅度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扎堆于京津高科技产业带。③ 3类制造业的关键驱动因素有所差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投资和交通可达性影响;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本地市场规模和投资依赖性强,受交通可达性影响弱;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受制于交通可达性与工资水平。3类制造业均明显受到地方财政支出作用影响。研究可为城市群先进制造业产业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铁余票信息建立的上下净客流量模型,以京沪高铁为例,从京沪高铁客流时空分布格局、站点客流日变化规律以及典型站点客流特征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传统城市断裂点理论适用于分析两个能级相差不大的城市,对于两个能级相差较大的城市则有局限性,主要原因是高能级城市的辐射力可能会覆盖低能级城市。同时发现,京沪高铁客流时空特征是传统城市腹地划分的新佐证。2)京沪高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隔日效应",这有利于增加商务、旅游等事件发生的概率,且在沪宁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城际效应"。另外,京沪高铁还强化了区域内1 h时空距离的节点城市间的联系。3)京沪高铁促使城际间通勤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区域城市之间的分工。徐州客流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苏州北站则是京沪高铁在沪宁段所出现的"城际效应"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以乡镇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与nich指数为测度指标,采用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依托增长极等理论,分析1999—2007年盐城市乡镇经济空间格局与经济差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盐城市乡镇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递减态势。临海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市区、大丰港"增长极"与国道"发展轴"的区域经济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市域内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落后地区重点乡镇"增长极"的培育有助于改善周边乡镇贫困局面,重大项目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对市域乡镇经济格局影响突出。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达性分析方法,探讨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给邻近地区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征。以2005-2009年江苏省各市新建高速公路为例,通过GIS 空间分析模型、经济潜力指数及情景分析法,得到江苏各市新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带来的经济潜力收益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平均溢出效应模型得到区际可达性溢出矩阵,结合各地交通投资与溢出效应货币化模型将区际溢出矩阵货币化,得到区际交通投资矩阵来重新分配各市交通投资成本,以此表示交通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可达性溢出效应传递基本上随着到新建高速公路距离增加而衰减,然而各市新建高速公路在邻近地区产生非均衡性的溢出效应,新建高速公路方向、区位以及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影响了溢出效应强度分布。中间地区交通建设更有助于推动边缘地区可达性水平提高,其交通投资溢出效应普遍比边缘地区规模大,溢出投资占实际投资比重高,区域边缘地区多数为溢出效应的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7.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蒋海兵  徐建刚  祁毅 《地理学报》2010,65(10):1287-1298
针对目前可达性研究技术的局限,设计网络分析与成本栅格加权集成法,并应用该方法生成高铁通车后城市等时圈图。利用日常可达性、潜力值与加权平均时间,比较有无京沪高铁两种情景下京沪地区中心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探讨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并采用场强模型计算高铁通车前后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结果显示:高铁将扩展等时圈范围,实现城市日常可达性整体大幅优化,形成非均衡的时间收敛空间。高铁站点沿线成为时间收敛的最大受益者,它们的加权平均时间与潜力值变率高。在不同地理尺度下,高铁降低加权平均时间均衡性,对潜力值均衡性影响不一致。高铁扩大北京与上海的腹地,增强其区域辐射力。针对区域可达性变化,可达性变率高的城市可适时调整产业类型,变率低的城市可通过加强快速交通网络与高铁的衔接来提高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北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海兵  张文忠  韦胜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39-1249
本文尝试利用大量微观空间数据从供需角度评价北京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效率和供需匹配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法与最短时间距离法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运用定序变量相关法与因子空间叠置法分析公共设施可达性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居住小区公共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较高。其中,4环以内各类公共设施可达性水平最高,居住小区到公共设施的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高达90%以上;5-6环可达性水平最差,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在50%以下。高需求高可达性街道比重相对较高,而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主要分布于5-6环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在公共设施中,小学可达性最好,而医院和购物中心则更强调空间效率。针对识别出的公共设施的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应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线路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化解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9.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中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可达性研究受到学界与规划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近20 年来国内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可达性时空变化及其地域效应方面总结国内外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的各自特点与发展方向,判断未来国内相关研究主题.综合比较可知,区域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与时空演变研究仍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的研究热点问题.国外研究评价指标丰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分析技术方法日益多样,研究内容更趋于多元化,不断拓宽了可达性研究与应用领域.国内研究发展快,但研究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空间分辨率仍有待提高,亟待考虑交通需求与政策干预等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