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扫描电镜分析各类微体化石样品最佳镀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试验对比,总结出了非导电微体化石-放射虫,硅藻,竹节石,有孔虫,介形虫,轮藻,牙形石,海绵骨针等的最佳镀膜方法和最佳镀膜厚度。  相似文献   
112.
希腊VAN地震预报方法的进展与争论(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希腊VAN小组成员及各国专家发表的有关论文,全面介绍了VAN小组自80年代初以来所进行的地电地震预报方法的探索和效果,包括观测技术,预报程序,地震三要素的估计,预报及对应情况,国际上的评价及争论等。全文包括两部分,即进展和国际评价和争论,本文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3.
环境地质,城市地质与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行旅我们因地质灾害的发生所造成对自然环境,生产平衡的破坏,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了减少因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人类要注重收集灾害发生前各种地质现象产生的迹象,各种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以及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小等多方面的地质信息,并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加以研究,采取对策,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有效的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避免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在  相似文献   
114.
115.
翡翠中的包裹体及其品级的激光拉曼谱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家秀  李淑玲 《云南地质》1998,17(3):263-268
翡翠中含有较少的包裹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淡翠绿色的、比较透明的、云雾状的翡翠有〈4μm的包裹体。包裹体由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个类型组成。在近代激光拉曼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运用付里叶变换激光拉曼探针鉴定翡翠的真假、质地优劣以及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16.
小旋转椭球粒子群的微波散射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培昌  殷秀良 《气象学报》1998,58(2):250-256
  相似文献   
117.
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辽宁城市密集,工业发达,城市、工业、农业用水集中,需水量已超过了水资源的负担能力,成为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大省。水严重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发展。水库蓄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水资源先天不足,缓解了供水、需水的矛盾。但近年来,水库蓄水也受到了干旱缺雨的影响,放水多,入库少,  相似文献   
118.
2018年4月在“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及其邻近海域布设31个站位进行底拖网调查取样,共鉴定渔获物45种,其中甲壳类21种、贝类14种、鱼类10种。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的站位出现率为38.71%。站位的质量密度平均为975.68 kg/km2(0~23 384.53 kg/km2),个数密度平均为2.983×104个/km2(0~59.607×104个/km2)。西施舌种群在渔获物中的IRI值高达 1 556.5 \[仅次于截形白樱蛤(Psammacoma gubernaculum)],为优势种,表明西施舌在保护区生物资源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护区内西施舌的站位出现率及质量密度明显高于区外,表明西施舌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保护区范围内;西施舌种群的年龄组分布较广,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大部分西施舌均达到性成熟年龄和大小,表明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2006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保护区2018年西施舌资源比2012年有显著提高,分布范围亦有明显扩大,但尚未恢复到2006年的总体水平。综上可以看出,西施舌资源保护区范围总体界定合理,西施舌资源保护显见成效;“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区块实行不同程度的禁捕、限捕管控,2011年以来累计放流西施舌种苗253.07万粒,对于西施舌资源恢复和养护管理是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9.
离龙类是热河生物群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在辽西等地广泛分布,而冀北地区作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地,在白垩纪地层中尚未发现离龙类信息.本研究在冀北滦平盆地确认了离龙类化石的存在,化石为满洲鳄未定种和离龙类未定种,产出于九佛堂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此次发现填补了河北省早白垩世离龙类化石的空白,为研究冀北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北方热河生物群离龙类地理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背斜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与断裂活动,地震资料品质差,油气水分布复杂。构造解析合理性直接影响对研究区构造运动学过程、动力学机制以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本文以野外观测数据、钻井和地震数据为基础,对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背斜进行构造解释,运用平衡剖面恢复原理,对研究区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在此基础上对构造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吐孜洛克断层和吐格尔明断层,其中吐孜洛克断层主要从上新统库车组沉积期开始活动,活动强度大、控制了翼前巨厚的生长地层和现今吐格尔明大背斜的形成;吐格尔明断层从侏罗纪末开始陆续活动至今,控制古隆起的形成;研究区在平面上由南向北可依次划分为深部凹陷区、南翼斜坡区、中部背斜区以及北翼斜坡区四个区带。构造演化对不同区带的埋藏演化过程、储层物性特征和盖层保存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侏罗系有利勘探方向主要有:背斜斜坡背景上的局部构造高,背斜南翼和北翼斜坡带低部位的构造—岩性圈闭以及断层下盘的深部构造—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