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7篇
  免费   1682篇
  国内免费   1805篇
测绘学   1147篇
大气科学   1179篇
地球物理   1415篇
地质学   5100篇
海洋学   1196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649篇
自然地理   114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川东地区褶皱和裂缝发育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川东地区构造裂缝中不同类型矿物充填顺序及特征所纪录的褶皱变形强度、期次及构造环境,结合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试以逆演褶皱及裂缝发育期次探讨川东地区褶皱运动。本文认为川东地区构造经历过四期褶皱运动叠加,导致裂缝四次张开和充填。对比邻区褶皱时代,这四次褶皱运动应为早白垩世晚期燕山早幕、晚白垩世晚期燕山晚幕、早幕三纪末喜山二幕和第四纪早更新世喜山三幕。  相似文献   
822.
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矿样中主元素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多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常对粉末样品(180目以上),可以直接压片成型进行分析测量。为提高地球化学样品中主元素的准确度,更有效地消除矿样的颗粒效应,在制样前用理学盘式振动磨研磨二分钟,然后压片成型。各元素的基体影响可采用经验系数法,利用理学DATAFLEX-151B计算机软件进行元素间的基体效应校正,选择最佳测试条件,在日本理学3080E3型全自动X射线荧光仪上测定SiO_2、Al_2O_3、Fe_2O_3、CaOMgO、K_2O、Na_2O、V、Cu、Cr、Ni、Sr等24元素。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并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823.
824.
825.
826.
827.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828.
秦岭泥盆系及其喷流沉积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线型裂谷环境中。裂谷系的扩张演化伴随三组同生断裂活动: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它们具有继承性活动特点,对本区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构造调整作用。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是研究区统一的构造沉积环境下出现的,岩相变化往往与同生断裂平行,直接控制了泥盆系的沉积。在该环境下形成的铅锌矿和铁白云石硅质岩,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恢复构造沉积环境和同生断裂的重要标志。本区同生断裂及岩相与赋存于泥盆系中的喷流铅锌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东西向的构造-岩相带控制着铅锌成矿带的分布,北东向和南北向构造-岩相带制约着一系列单个矿床的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829.
8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