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437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1435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湘中涟源煤盆地煤层气形成气藏的条件及其资源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中涟源煤盆地是早石炭世测水组,晚二世龙潭组煤系是中国东南诸省境内最重要的煤系,具有较大的生气,储气能力。本文从煤系的构造热演化,构造,沉积及煤层埋深等方面论述了研究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系中煤层气形成气藏的条件,并指出煤层气的开发远景区应该在煤盆地近南缘的诸含煤向斜南西扬起端,其中各主要区域性断裂交汇而成的断块是最重要的靶区。  相似文献   
82.
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奇  汪涛 《湖南地质》1997,16(1):20-23
对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以后认为,梁山段煤层主要形成于障壁海中的障壁岛环境,而辰溪段煤层形成于潮上泥坪和海湾环境,分布于湘中南区的龙潭组,其上、下段间由不整合面分开,分属不同时代形成,下段属早二叠世晚期,上段属晚二叠世早期,煤层形成于近海湖泊和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83.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冰 《中国科学D辑》2004,34(4):367-374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2~9岩芯样进行定年, 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 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 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 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27, C28, C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 SC+22/SC−21, CPI, C18:2/C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 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 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 cm和3.0~0.0 cm, 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 1980~1999年), 随之陆源物质减少, 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 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 cm和4.0~3.0 cm, 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 随之陆源物质增加, 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 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 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4.
21世纪地震灾害的一些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定量化是地球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的交叉领域。人口城市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特别在第三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和农村发生突发灾害农民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不同,城市居民对供水、供电、煤气、暖气、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有很大的依赖性,现代城市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脆弱。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在灾害损失 L和表征社会财富的GDP之间存在着经验关系:L= a+ b×GDP+ c×GDP 2其中 a,b,c为正的常数。关系式表明,自然灾害造成的灾害增长要比GDP的增长要快。  相似文献   
85.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层附近的富水区(带)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地下煤层附近富水区的赋存和断层、裂隙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对于含水地层及富水区,瞬变电磁法在多测道剖面上具有典型响应特征,据此可以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在山东某煤田和河南某矿,应用瞬变电磁勘探,准确地查明了煤层顶底板富水区。.  相似文献   
86.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施工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很难对衬砌质量做出系统评价,地质雷达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目标介质的介电常数,很容易掌握砼衬砌结构的厚度、衬砌周围回填及空隙情况,围岩断层裂隙构造情况等,为工程技术评价提供依据。文章以实例,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工作参数及地质雷达资料处理解释步骤,并通过对几幅典型雷达图像进行分析介绍了不同异常结构在雷达剖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7.
分析预报中心网络中心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内容涉及系统运行、故障处理、用户服务、承担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图书资料、员工出勤及值班等方面。中详细论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模块设计思路及方法,并对JSP中处理问题和JavaBean组件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9.
地气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不同介质地气的空白、样品的各种对比分析,基本上可以肯定:含有一定浓度的高纯的液体捕集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气样品的捕集是有效的,并具有元素含量本底低、易操作、分析过程简单等优点;不同介质对地气中不同元素的捕获能力有差异,王水对Au、Ag、Cu、Zn等元素的捕获能力要强于硝酸,泡塑对金元素的吸附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矿床类型,选择合适的介质或2种介质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0.
尽管对地球的三维结构已有了很多了解,但现有地球模型没有充分引入已知的近地表较大的结构扰动。例如,大陆和海洋地壳结构差异是久为人知的,这种差异在沿着人陆和海洋路径传播的勒夫波和瑞利波的频散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周期小丁100s时这种差异更大。现有的全球模型不能充分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全球地壳参数不完整,模型中对地壳结构的考虑是很近似的。因此,地壳厚度变化产生的模型假象延伸到很深处。这可以认为是现存全球模型分辨率不精确的一种表现。为了建立较高分辨率的地球外层(0~200km)模型,必须通过对近地表介质深度分布细节敏感的数据分析获得对近地表结构更加精确的认识。首先,我们分析了大量的基阶勒夫波和瑞利波波形资料,得到了周期40~150s的全球相速度分布图,确定了大约24000条GDSN和GEOSCOPE在1980~1990年间数字地震记录沿短大圆路径和长大圆路径的相速度。为了自动测量相速度,我们发展了非线性波形反演法。在这种方法中,速度和振幅,作为频率的函数,以B-样条展开。波形数据朋来反演B-样条系数,为了避免如振幅谱缺口引起的不良效应,相位模糊的问题引入了明确的光滑度约束。价值函数(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最小化)代表了许多局部极小值,并且需要一个较好的初始模型,我们刚群速度积分得到该模型。然后,用这种新方法所得测量结果反演全球勒夫波和瑞利波相速度分布,以球谐函数展开的形式表示。我们给出了直到40阶的相速度分布图。这些分布图作了冈球谐函数展开截断可能引起的人为误差。我们给出了详细的分辨率分析,全球面波层析成像的横向分辨率约2000km。勒夫波相速度,在长周期与已知上地幔结构相关性较高,在短周期与地壳结构相关性较高。同样地,瑞利波相速度与已知构造特征的一致性较好,由于结构采样深度不同,并没有反映出明显的地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