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2.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污染物的排海数量不断增加,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我国的海域自北到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一些港湾、河口、近海海域污染已相当严重。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等5个层面对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提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条例作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总则、规划编制与管理、排污许可与排污交易、排污核查与监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根据我国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从加快立法、建立配套制度和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提出建议,为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64.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 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λ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潮各测站λ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 3,A、B两测站在大潮时λ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相似文献   
165.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166.
本地缓存机制能够显著减少数据请求,提高网络数据传输与可视化效率。本文探讨了多线程模式下的网络3维地球软件客户端空间数据访问与缓存替换流程,针对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内外双缓存及单一大数据文件模式的空间数据缓存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7.
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带状地物表面快速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带状地物空间形态特征以及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对带状地物数据采集的特点,提出对相邻两条扫描线数据构建三角网进而完成整个带状地物表面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每条扫描线获取带状地物横截面的特点,相邻两条扫描线构建的三角网能准确地反映其所覆盖的狭长条带区域的形态结构,把所有狭长条带连接起来便能准确地描述整个带状地物的形态结构。在网格构建过程中自动建立点、线、面间的拓扑关系或隐含拓扑关系,查询和动态更新操作都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便于快速重建。  相似文献   
168.
杨凯  戴紧根  沈洁  张文仓  赵玲玲 《地质学报》2022,96(12):4149-4166
蛇纹岩对地球深部和浅部的元素循环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蛇纹岩中的流体活动性元素(fluid-mobile element, FME)是揭示地幔岩石水化、脱水以及元素循环的关键。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了前人报道的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纹岩矿物化学、全岩微量元素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Zn、Cu)的组成特征,试图从多个角度总结蛇纹岩脱水过程的元素迁移规律及流体性质。蛇纹岩主要矿物蛇纹石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不同变质程度的蛇纹岩中的蛇纹石既包含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富集,又包含LREE亏损的特征;(2)纤蛇纹石的REE和微量元素分布在利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范围内,利蛇纹石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HREE)整体上略高于叶蛇纹石且更加富集FME;(3)通过中度不相容元素与REE含量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区分橄榄石和辉石蛇纹石化所形成的蛇纹石,即辉石形成的蛇纹石富集相容元素(如Sc、Zn、Cr、Y和Ti等)并具有较高的HREE,而橄榄石形成的蛇纹石则表现为平坦且整体较低的REE分布型式。在...  相似文献   
169.
沈洁  戴紧根  杨凯 《地质科学》2021,56(2):533-559
变质底板是俯冲下插板片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与俯冲带之上热的地幔橄榄岩直接接触.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角闪岩等高温和变质泥岩等低温变质底板.全球范围内,变质底板一般以岩块形式出露在蛇绿混杂岩中.但是阿曼蛇绿岩中出现了相对完整的变质底板序列,由顶至底依次出露高温变质底板和低温变质底板,它们位于条带状橄榄岩之下.由于变质底板中...  相似文献   
170.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站紫外辐射UV-A和UV-B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紫外辐射和UV-B在不同时间尺度、云量和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全年紫外辐射年总量达到321.1 MJ/m2,年均日曝辐量为0.88 MJ/m2,UV-B年曝辐量为5.3 MJ/m2,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占总辐射年平均值的比例为5.6%。紫外UV和紫外UV-B的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紫外辐射曝辐量是冬季的2.79倍;UV-B夏季平均日曝辐量是冬季的8.10倍。积雪导致紫外辐射及占总辐射比值增大,积雪期与非积雪期紫外辐射占总辐射比值均值分别为6.53%和5.83%,积雪使地面紫外辐射增加25.89%。在多云与阴雨时可能由于水汽作用大量吸收波长较大的红外辐射致使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