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468篇
地球物理   586篇
地质学   1696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根据科研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借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示踪物源的方法,对冲积平原景观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冲积平原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规律大同小异,表明冲积平原区成壤母质特性基本相同。利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细微差异能够有效判别成壤母质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2.
利用1-甲基咔唑的分子结构参数,计算了吡咯环氮上氢原子与1-甲基间的距离,计算结果小于氢原子和1-甲基的范德华半径之和,说明氢原子和1-甲基之间存在空间位阻,这一作用迫使键角张大,或是发生扭转,使原子或基团离开芳香环平面,表明咔唑环上1-或8-甲基在化学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而在咔唑环可能的甲基化中,1-或8-甲基化反应速率较快,推测有更多的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983.
由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涵盖全国的地震动预测图(以下称概率预测图),是根据对象地震的发生概率及该地震带来的危险性,计算出一定时限内的地震烈度期望值,并且在边长1km的正方形网格上表示出来。作为表示方式表示出受特定烈度以上振动袭击的概率,并且根据特定概率把造成一定烈度的地区表示出来。总之,这类结果最初是由中央防灾会议公布,与东海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的烈度预测图(以下称方案预测图)很相似。换言之,这次的概率预测图受南海海槽地震的影响很强,暗示着在糸焦川-静冈构造线以外,内陆活断层的作用不大。这显然说明,海沟地震和内陆地震的发生概率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4.
2004年5月西南季风潮及天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13—22日广东省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华南前汛期天气过程。它是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潮发生发展相联系的。分析发现,这次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潮发生发展过程大致上可分为“起潮”过程、“浪花”过程和“落潮”过程三个阶段。在这次过程中,印度洋南半球越赤道气流起了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以2004年5月初及5月中旬我国华南等地两次较大暴雨过程为例, 分析了西南季风潮与我国前汛期降水的关系。初步结论指出:西南季风潮的爆发与我国华南降水, 特别是大暴雨的形成关系极为密切, 而这次西南季风潮的爆发又与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直接有关。同时指出, 这次西南季风潮的爆发主要与来自85°~95°E孟加拉湾地区所在经度的越赤道气流有关, 它们是印度洋“半球间宏观系统”的一个部分。而南海季风潮仅仅是西南季风潮的一种特例, 在这两次重大降水过程中没有南海季风潮的爆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986.
地形图交通网要素的自动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形数据库中交通网要素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元组合并设置图元绘制顺序的交通网要素自动绘制方法,为解决交通网要素的自动绘制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987.
本文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共享平台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开发的资料分析应用软件.使用该方法可提高地面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查询地面观测资料的难度.  相似文献   
988.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并统计了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呼和浩特站和东胜站的可降水量和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一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989.
王高  华明  郑俊  朱佰万 《江苏地质》2006,30(4):294-298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现状评价结果显示,江都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其中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优于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土壤中镉、汞、锌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局部土壤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由点源污染所致,其中镉、汞为江都市土壤主要致污染因子,导致局部土壤严重污染。建议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土地采取不同利用方式,需进行合理调整规划。  相似文献   
99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