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中国海相含铀沉积建造分布非常广泛,产有重要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点)。文章较为详细阐述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中—下志留统、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和上二叠统海相含铀沉积建造类型及分布;利用全国1∶2 500000地质图数据库,编制了各时期海相含铀建造分布图,分析了海相含铀沉积建造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实现了铀矿资源多源数据的存储、查询、三维可视化,以及铀矿资源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对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保压取心技术能够将获取的深部煤层样品在孔底直接封存,以最大限度消除取心过程中瓦斯逸散;基于获取的保压岩心开展带压转移及测试是实现瓦斯含量精准测定的技术前提,而如何实现保压取心与带压转移测试的精准对接,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围绕保压取心系统与测试系统对接转移的核心部件自锁转移机构开展研究,基于理论计算与室内试验,对自锁转移机构的装配关系、运动特性与承载能力等进行分析。首先,创新设计了可集成于保压取心系统内部的自锁转移机构,根据取心作业实际工况揭示了锁紧轴顺利通过与安全承载的临界条件;通过理论计算,获取了锁紧环与锁紧轴的最佳装配过盈量为0.1 mm,此时无论通过性还是抗拉承载特性均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次,开展了室内锁紧轴通过性及拉伸承载测试,验证了5 kN拉伸载荷作用下锁紧机构的工作安全性。最后,完成了自锁转移机构的样机试制与装配,并进行了入井功能及带压转移动作测试,验证了自锁转移机构动作可靠性。研究成果为获取原位保压岩心并开展带压转移测试等提供了技术基础与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古陆块及其边缘是重要的铀成矿区域,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约47%的铀矿床分布于古陆块及其边缘。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资料调研,初步总结了古陆块及其边缘与铀成矿的关系。一方面,古陆块是最古老的成熟地壳,其岩石铀含量高,可以为铀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古陆块边缘壳幔物质循环显著,岩浆及热液活动频繁。这些有利因素使古陆块及其边缘成了铀矿集中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铀矿床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现有铀矿化特征的认识,结合祁漫塔格地区区域地质资料,笔者对区内的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大地构造背景、火山岩、花岗岩和断裂构造等方面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铀矿前景。根据控矿因素分析建立了该区的铀成矿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和成矿要素分级,借助MRAS软件,利用综合地质信息法圈定6片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稀有金属矿开发现状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评估。数字矿床模型分为2个部分:地质体三维模型和钻孔三维品位模型,前者以地质剖面、地表模型、开采线等数据为基础,以Micromine软件为平台,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再现了矿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后者以钻孔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区范围内的成矿元素品位进行了三维插值,展示了成矿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2种模型相互结合,对矿山开采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剩余矿体的位置进行了限定。最后,结合数字矿床模型,利用一种“等腰三角形”方法对矿床潜在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矿床“钟形体”部位已开采殆尽,但在钟形体南侧缓倾斜部位还存在较大规模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体,氧化铍潜在资源量在822.69~1992.41t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地学模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与地学过程分析密切结合,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前者试图通过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模拟地学随机现象,并对这些不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地学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后者运用计算机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学解译、空间分析、地学统计与预测、三维图形可视化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可视化、分析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和决策可视化,并用于地学分析。回顾了地学中计算机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地质统计学和地学非线性现象模拟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地学模拟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质模型是对不同地质体、地质构造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3D展示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为了促进诸广地区鹿井铀矿田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文章建立了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体及矿体三维地质模型。在满足探测目标和钻孔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了龙头-沙坝子钻探选址,并进行了钻探验证。钻探验证结果达到了钻探设计的初衷,同时证明诸广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质模型为钻探设计提供了更直观的参考,在勘查工程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空间,在区域找矿预测及找矿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