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El Ni?o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银  李桂龙 《大气科学》1996,20(2):159-168
根据El Ni?o期间热带大气状态的异常特征,确定了在简单大气动力模式中描写海温异常的参数化方法。然后利用斜压半地转两层模式从动力学上分析研究了El Ni?o对热带大气低频波的影响。理论分析同有关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资料分析结果完全一致,El Ni?o事件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减弱。  相似文献   
32.
在圣腊法埃耳-斯韦尔地区,渗入铀矿体的半流态沥青在250°-300℃的温度下受热而硬化。硬化的物质性质变脆,并在物理性质上与天然硬化的“沥青石”大致相似。这些人工的硬化物质的红外曲线与天然的“沥青石”的曲线也很相似。人工硬化的和天然硬化的”沥青石”的红外曲线显示了它们具有微弱的和不清晰的吸收带,相反,半流态沥青的吸收性则很强。对铀矽酸盐铀石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这种矿物与富奇斯和霍克斯特雷(1959)所制成的合成铀石相似,虽然缺少一个重要的羟(基)组分。硬化的含铀“沥青石”与铀矽酸盐铀石的密切而普遍的共生既明它们是同时形成的。铀-有机质成分也许能受辐照作用而硬化,尽管这种现象看来似乎未必可能。然而,这样一种成因对于铀矽酸盐铀石来说几乎难以令人置信。无论是铀石或是与其伴生的含铀“沥青石”,都可被认为是热液成因的。  相似文献   
33.
Pe中ePaTB,丁。益e丁a丁bH ocBe坦任H曰qeTBePT“qHHe七y月KaH曰,PaenPocTPaHeHHHe B IOro一从eHT-PaJILHon‘一aeTHxPe6TaCPe及壬王eMy TeqeHHIOP47“10’一45“eeB乓PHo直bo月b山oro XHHraHa(Ha BePxoBb只x P.Xa刀axaxs,HMMHx。,no UooPx3IJJHPOTbl,H B llx nPHToKax),reorPa中MqecKHMH KooP八HHaTaMH1200一121030’BoeToqHo益刀。几roT曰.1 .feoMoP中。几or”只 3八eebHMeeTP月双中oPM Pe几be中巨,e几。水eHHoro By刀KaHoM H Hx;IoToKaMH. 1 .By月KaH曰:flo BHyTPeHHeMy cTPoeHH幻…  相似文献   
34.
1.BBe皿e皿e MecTOPo扭江e皿e Ty份ya月、ma肠x0P0mo naBecTH0e及皿acTnn TaH.0双甘aKoB两万HTe- 乃uoe即en只皿He nETePec皿。班cb.B Te互enne noe朋两.eroe,皿舰m只K皿a益cEne” HHOCTPaHHHe reo万or吐c互目Ta皿11 9T0 MecTOP嘛两eHHe扭e皿es叩y八Ru班H OTROCll皿11 er0K T且n且,HOMy孔o肛aRTOBo一M舰ae皿aTnecKoMy THny.noc涯e ocBo6呱双eE服K亚aa uo仄PyKo- .叭恤恤K恤naPTHn n HaPo仄Roro nP韶IITe乃cTBallP且n恤。以ncos舰e幼x cne只“a万ncTOB na班e贾0P0班抓eRun 6H万n卯此e仄e皿Pa8Be两0叹硼…  相似文献   
35.
1 .BB‘沃EH:,E J心呱e几oA旧“只noReKo政Bo讨sxH oT一10e工一Te万x,no Bel)xllero oPLOul、几al仁IIT往“6x翻,1 eBe卢瓦(·l[:川‘,c.tl几叭axy一中Hn执坦x’I,兀LclcorO二、1,5℃:、Uel)x,Ie八,l‘、cTu UePxll,11’0 OP仄‘,UllRa,、,。一、、Icou‘,},l)(,e0 02,()B03PaeTe仄0 IroeJle仄l工ero BP咬、Mel川oeT浅eTe扛ezILe ell0PllHM.aT(,几之‘CaeTe;rl〔玩al);、仁。玉卜c】乙夏)r吮)只Pyea lrll,凡任e认,I往cTx工z;cP又Hex’0 oP从oBlxl云汤.ltel让OT.)1)1江nz至ecjez灭‘)B:‘Tejxrc‘IlzTaK,T,,一T…  相似文献   
36.
异常东亚冬季风激发ENSO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1998,22(4):481-49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分别就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赤道太平洋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在 OGCM 中还是在 CGCM 中,持续的冬季风强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水温(SST)的明显正异常,其分布类似观测到的El Ni?o事件;而持续的冬季风弱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SST的明显负异常,其分布十分类似观测到的La Ni?a事件。因此,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过去从资料诊断和理论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即东亚冬季风异常是激发产生 ENSO 的重要机制。对模式资料的分析还清楚表明,异常东亚冬季风将激发异常海洋Kelvin波和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出现强异常,它们是激发ENSO的重要物理因素,这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7.
Features of structure and propagation of the 30 to SO day atmospheric oscillation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CMWF analysis of 1980-1983. Evidence is provided to confi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scillation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Those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however, are revealed to b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opics and pose a strong barotropic structure. Horizontal coherence shows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which can be identified as EAP and PNA. The wind field of the specified time scale of the oscillation appears as long-lived vortices and vortex pairs. Mid-latitude perturbations propagate clearly westwards, especially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In the high latitudes, they propagate westwards in the winter but eastwards in the summer. Meridional propagations are rather different from region to region.  相似文献   
38.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页岩层,其中龙马溪组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通过有机碳、热解、碳同位素、等温吸附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1.53%),有机质类型较好(Ⅰ型和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Ro为1.94%~2.42%),且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1.85m3/t)。页岩有机质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三者共同决定了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含气量。  相似文献   
39.
干侵入对陕西“2008.07.21”暴雨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日发生在陕西西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条件,运用相对湿度、风矢量、湿位涡和垂直涡度等多种物理量场,研究了该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机制和特征,以及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气旋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持续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保证了低层源源不断的水汽辐合并抬升凝结,有利于转化为降水.受高空低槽发展东移的影响,干侵入在垂直层次上表现为由对流层中高层向低层的注入,水平方向上主要表现为由西向东的侵入,其中在103°E以西地区存在较强的下沉运动是干侵入的载体.应用湿位涡与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表明,当对流层中高层具有高值位涡的干空气侵入到低层时,由于湿位涡守恒特性,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而导致低层垂直涡度的急剧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将水汽向上层输送,冷暖空气相遇,产生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40.
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