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Based on four tree-ring chronologies which was analyscd with appropriate collection and accurate datingin the middle Tibetan Plateau,an essential procedure on reconstruction of past climate has been pointed outin this paper.First,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each dendrochronology has been built and used to estimate howring-width growth responds to variations in monthly climatic change.Second,the climate factors which couldbe produced with different tree-ring series have been selected.Then,the transfer function equation,includinga new set of orthogonal variables,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local past temperature or precipitation.It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prior growth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factor andtree-ring chronology,Besides,some different periods for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have been divided.Andsome statistics and other kinds of proxy data have been adopted as test approaches.As a result,the variationsof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600 years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ast 340 years were reconstructedby combining the same types of tree-ring series in the middle Tibet.  相似文献   
652.
本文浅述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内外部开发条件,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煤炭资源勘查储量的分布和内外部开发条件的实际,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难易程度划分为易采、较易采、难采三大类,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改变现有开发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3.
654.
本文叙述了VLBI系统对时频的要求和上海天文φ6米天线VLBI实验系统(徐家汇)的时频基准,并介绍了上海天文台φ25米天线VLBI(佘山)时间基准的建立以及开展时间工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55.
毛裕定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5,26(2):47-48,F003
浙江省2004~2005年冬季全省平均气温正常略偏低(冬初气温特高,中后期持续偏低),其中沿海略偏高,中西部偏低;降水特多,13个站破历史冬季降水最多记录."南玛都"为自建国以来影响浙江最晚的热带风暴;冬季多次出现雪和大雪过程,大雪使部分地区农林蔬菜受灾,对交通也有一定影响.雪后低温使浙江大部地区出现冰冻或严重冰冻,部分农作物受冻严重.1月份和2月份分别出现2次长达十几天的连阴雨雪天气,作物渍害严重.  相似文献   
656.
樊高峰  毛裕定 《浙江气象》2005,26(3):F0003-F0003,48
浙江省2005年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其中4月份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3月中旬因寒潮影响,全省出现大到暴雪,这是自1970年以来,浙江3月出现的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降雪.春季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且活动频繁,给各行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657.
我国1′×1′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精度地确定我国陆海任意点的似大地水准面高(或称高程异常),其基础是先建立相应区域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高程异常数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内插软件确定.本文阐述了建立我国陆海1′×1′高程异常数字模型的数据、方法和步骤等.分别采用全国854个(一、二级网和A、B级网点)和75个(地震监测站点)高精度GPS/水准点作为外部检核点,对该数字模型进行了精度估计,结果表明:由该数字模型确定全国任意点高程异常的精度,东部地区分别为±0.18 m和±0.13 m,西部地区分别为±0.30 m和±0.22 m,全国总体精度分别为±0.23 m和±0.17 m.比规划的±0.5 m精度指标提高了1倍多.少部分区域达到了厘米级精度.由1′×1′高程异常数字模型及相应软件确定任意点结果的速度一般在2s内.  相似文献   
658.
蔡从定 《云南地质》2006,25(4):387-388
随着大红山铜矿矿山基建和生产采切工程施工,矿床范围内揭露出大量断层构造,将矿体切错成块体:走向上将矿体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地质块段;倾向上成阶梯状排列,形成堑、垒式构造,破坏了层状矿体的完整性,对矿床开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59.
研究卫星姿态问题时,通常把卫星视为刚体,针对不同形状的卫星应用欧拉定理列出相应的运动学方程和姿态动力学方程,从而讨论其相应稳定的条件。实际上卫星并不完全是刚体,还包含非刚体的部件,如具有弹性的天线、液体燃料等。当星体自旋稳定时,星体内各点的离心力保持不变,星上可发生相对运动的质量都处于平衡状态。可是星体章动能引起离心力的变化,从而激励起弹性部件产生弹性震荡。在这种情况下,星体的运动就不能用简单的欧拉方程来描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运用重力矩进行了稳定性的分析;并且通过数值试验,得出了非刚性卫星在重力杆伸展后最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这对处于低轨道小卫星采用重力梯度力矩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60.
南华冰期的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新元古代南华系划分的分歧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上限年龄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详细的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黔桂地区典型丹州群和下江群(与板溪群相当)有关剖面上顶部地层沉凝灰岩开展了锆石年代学研究.沉积学调查表明,板溪期沉积地层与上覆南华冰期沉积地层之间的转换界面清晰,界面上下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相特征迥异,显示板溪群和上覆南华纪冰期沉积期间存在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过程.而板溪晚期沉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则表明,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上限年龄均趋向于720 Ma,这与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18 Ma接近.因此,基于沉积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全球性重要古气候演化的区域可对比性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将南华冰期启动年龄设定为720 Ma是恰当的,将我国南华系底界置于江口冰期沉积层系之底也是合理的,这为我国南华系底界GSSP的选定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和沉积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