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5年10月西藏高原特大暴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的每6小时分析等资料,对2005年10月西藏高原特大暴雪(115.3mm)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特定地形的作用下,山脊坡引起中低层气流下沉,抬升上升气流与高层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高层强辐散的抽吸效应对特大暴雪发生起了重要作用;特大暴雪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主要以两条通道输入西藏高原上空;高原上空Z-螺旋度"下正上负"垂直结构和湿位涡异常区均与强暴雪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经历的地史时间长,构造期次多,成岩作用改造普遍,储层致密化严重,导致致密砂岩气藏成因机制研究困难,其中孔隙度演化史的研究是该区致密气藏成因类型的判识和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认识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生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须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并确定了成岩矿物形成时间。在充分考虑沉积过程中的粒度、分选性等岩相特征对原生孔隙的影响,及压实作用、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前提下,分成岩作用阶段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二段储层致密化时间较早,一般在晚成岩作用早期,即晚侏罗世的早期已经基本致密化,但不同的气藏由于储层的岩相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储层致密化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3.
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张芳华  张涛  周庆亮  杨克明 《气象》2005,31(5):47-51
利用上海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1°×1°的逐6小时分析资料、水汽云图和WSR88D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对流层上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是飑线天气的触发机制。飑线以断续线型与后续线型相结合的型式形成,在对流单体的右侧不断新生单体,最终连接成弓状回波带,给上海带来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24.
2004年7月黄淮特大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NCEP 1°×1°的每6 h的再分析资料和计算的几个物理参数对2004年7月黄淮最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锋生函数的水平运动项对降雨锋形成作用最大,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下层和上层螺旋度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视热源Q1和视热汇Q2的局地变化项和平流变化项分布反位相,垂直输送项的作用引起Q1和Q2的异常,异常加热中心位于对流层中高层,是由对流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加热所致。锋生大值区、螺旋度正的大值区、Q1和Q2的强增温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为一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沉积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4种相类型,明确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平面上,短轴物源自龙门山山前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长轴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长短轴物源在合兴场-德阳-马井-新繁镇一带地区交汇;纵向上,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广泛,湖侵体系域时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建立了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指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的长轴物源和长短轴物源交汇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26.
利用岩芯、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在遂宁组沉积时期处于稳定坳陷阶段,沉积作用明显受周期性洪水注入影响,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具有以下特征:①频繁的湖平面升降,形成砂泥互层的地层叠加样式;②缺乏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沉积;③河流相为主要的沉积类型;④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期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洪水-漫湖”是川西坳陷遂宁组一种沉积充填新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7.
200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生  康志明  杨克明 《气象》2004,30(1):16-21
利用T2 1 3模式的物理量场和北京大学的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汛期首场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向南运动的高层偏北风急流下沉支与低空急流上升支组成低涡切变系统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但东部海区水汽输送也不可忽视。强暴雨出现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正涡度中心下方和负涡度中心西侧 ,并与湿位涡高值中心相吻合 ,对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 ;低层辐合区、水汽供应和低层平流锋生的触发作用是强降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由于该气藏多期构造演化、多期生排烃过程、多期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复杂的特点,其成因类型和成因机制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在剖析典型气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史和储层致密化过程的研究,综合判识了致密气藏的成因类型,并分析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叠复连续资源潜力大、构造高点低点富气共存、高孔低孔储层含气共存、高压低压气层共存、气水分布复杂”的地质特征。目前气藏的成因类型为“后成”型致密气藏与“先成”型致密气藏的叠加复合型,属叠复连续型致密气藏。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演化过程中存在浮力成藏下限和成藏底限,致密砂岩气藏形成和演化受控于2个界限控制下的3个流体动力场的分布和演化。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三叠纪沉积初至三叠纪末,初期天然气成藏条件准备阶段;②三叠纪末至中侏罗世末,早期常规气藏形成阶段;③中侏罗世末至晚侏罗世末,“先成”型致密气藏与“后成”型致密气藏形成阶段;④早白垩世至今,叠复连续型致密油气藏形成及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29.
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毛冬艳  乔林  陈涛  徐辉  杨克明 《气象》2008,34(2):25-3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CS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和低压,在其发展强盛阶段,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最佳配置以及暴雨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结构特征;暴雨发生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造成气温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影响对流层中低层风场的分布,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饶晓琴  李峰  周宁芳  杨克明 《气象》2008,34(6):89-96
利用空气污染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2月5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和逆温层结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800hPa以下层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绝对值较小.是霾维持的动力因子.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对霾的生消有很好指示作用,霾天混合层高度北高南低分布,致使南方比北方更易出现严重霾天气.此外,要素对比结果表明,霾的相对湿度比雾低,温度露点差比雾大,逆温强度比雾弱,大气混合层高度比雾高,这些可为霾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