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鲍锟山  杨婷  肖湘  贾琳  王国平  沈吉 《地理学报》2021,76(9):2283-2296
为了探究过去150 a来大气粉尘沉降历史及其对季风边缘区和季风影响区的影响差异,利用长白山典型雨养泥炭灰分粒度、成岩化学元素、210Pb和137Cs年代等指标重建过去大气粉尘变化,并与大兴安岭摩天岭雨养泥炭粉尘记录进行比较。东北山地泥炭灰分主要以粘土颗粒和粉砂颗粒物为主。中值粒径和成岩元素特征也初步揭示东北山地泥炭中矿物灰分主要源于蒙古国和中国北方沙漠和沙地的土壤尘。大气土壤尘降通量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区域近代化、工业化和战争等人类活动强度增加一致。在过去60 a间具有减小的趋势,与区域自然尘暴的监测数据吻合较好。东北地区长距离传输的大气土壤尘降通量背景基线为(5.2±2.6) g m-2 a-1。长白山大气土壤尘降通量(5~38 g m-2 a-1)小于大兴安岭(14~68 g m-2 a-1),揭示了大气尘降随着与尘源区的距离增加而递减,对东北地区西部的影响要强于对东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2.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Nitzschia palea Kvtzing, a freshwater diatom, to elevated CO2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marine diatom, 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n previously reported.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to 700 μl/L increased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C) and lowered the pH in the cultures of N. palea, thus enhancing the growth by 4%-20%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High CO2-grown N. palea cells showed lower levels of dark respiration rates and higher Ik values.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ies decreased in N. palea with the doubling CO2 concentration in airflow to the bottom of cultures, although the doubling CO2 concentration in airflow to the surface cultures had few effects on these two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N. palea cells were found to be capable of using HCO5 in addition to gaseous CO2, and the CO2 enrichment decreased their affinity for HCO5 and CO2. Although doubled CO2 level would enhance the biomass of N. patea and C. muelleri to different extents, compared with the marine diatom, i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s of N. palea.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of IV. palea to doubled CO2 concentration were almost opposite to those of C. muelleri.  相似文献   
413.
414.
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的噪声模型,应用小波变换原理对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高频噪声剔除,达到净化信号,又不丢失高频有用信息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小波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15.
NMEA-0183是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为统一海洋导航规范而制定的标准,该格式标准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一种格式。GPS、测深仪、数字罗盘等多种设备接口和通讯协议定义都遵守NMEA-0183格式。本文在Windows CE平台下,基于Visual C++ 2005编制出解析NEMA-0183格式实时数据流的实用程序,最终安装至PDA(掌上电脑)上运行。  相似文献   
416.
为调查饱和珊瑚砂液化相关特性与发展规律,针对饱和Chibishi珊瑚砂,开展一系列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相对密度Dr和循环应力比CSR对饱和Chibishi珊瑚砂的超孔隙水压力Δu、轴向应变εa及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区珊瑚砂抗液化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饱和Chibishi珊瑚砂的Δu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CSR水平可以分为前期均匀增长型、前期突增型和后期突增型;此外,采用一种新的孔压模型对前期均匀增长型、前期突增型的孔压比ru进行表征,Chibishi珊瑚砂在相同的Dr条件下,双幅应变εDA达到5%的循环次数N随着CSR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珊瑚砂在同一里氏震级对应的等效循环振动次数下,抗液化强度CRR的增长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丰富对珊瑚砂液化特征的认知,同时对近岸和沿海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17.
肆虐我国南方局部区数百年以鼻咽癌和肝癌为主的恶性肿瘤病,为典型的地区性癌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应用流行病学与生态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检出了病区环境水和饮水中存在致癌物质N亚硝胺,研究了癌病区生态系统由地质构造背景、气候、水文和生态条件制约,自然形成水体N亚硝胺的机理。实验改进、优化了环境饮水微量亚硝胺测定方法,新建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El-MS/MS)测定纳克级N亚硝胺方法一次可测9种N亚硝胺化合物,检出限达到0.34~2.19 ng/L。在珠江三角洲癌病区环境饮水中首次发现9种亚硝胺化合物,含量为307~0.34 ng/L,总检出率为40%。四会等较低工业污染区古井水、手压井水和自来水的亚硝胺有相近似的含量统计特点:亚硝基二甲胺和亚硝基二正丁胺的均值和峰值为不高的超标值,均值分别为21.77和15.54 ng/L。这批水样大多采自0~20 m深度井水,属本区代表性特殊地质构造和气候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下水,也是研究区生产和生活开发最多的水源层;所含超标亚硝胺可能是本区数百年高发癌症的主因。近年工业发展带来的亚硝胺污染源的叠加,增高了该区环境饮水亚硝胺超标率及癌症发病率。文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土壤和地下水富氮营养化现象和区域氮的来源。  相似文献   
418.
基于1981-2005年陕西省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P滤波法、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陕西省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长期内陕西省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发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而且在中长期内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短期内城乡统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几乎不存在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419.
土地变化科学中的尺度问题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睿山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7):1244-1256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国内外近10年来土地变化研究中尺度问题的进展表明:土地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多集中于数据处理、格局与过程的表征、驱动力的影响、模型运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土地政策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尺度问题主要产生于地理现象的异质性、地理系统的等级性、响应与反馈的非线性、干扰因素的影响及主观认识的局限等。土地变化中尺度问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为尺度选择-尺度分析-尺度综合;尺度选择时应该以问题为指向,数据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尺度;尺度分析中需要从更大尺度和更小尺度同时开展分析,找出重要的变化动态,防止信息的遗漏或夸大;尺度综合是认识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纽带,可将其分为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在尺度综合中方法是主导,目标是寻找各尺度之间的"连通性"。模型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发展嵌套式模型是目前尺度综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20.
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统计方法在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应用广泛,而目前对此类研究所需考虑的尺度问题尚未有针对性的论述.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中主要的统计方法,识别出其中亟待处理的5种尺度问题,即研究区空间幅度、空间粒度、时间幅度、时间粒度和土地分类精度5个因素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且认为此5种尺度问题的本质都是数据在空间或时间上聚合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若缺乏妥善处理,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结果将表现出不真实性,可能带来2方面的风险:一是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无意义;二是引导出错误的对策.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有3种思路可处理该问题:①研究基本实体的明确界定;②敏感性分析或变化速率分析;③寻找回避尺度问题的恰当方法.3种思路均可借鉴,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