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区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金属矿产富集,区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活动,断裂是导矿构造、容矿构造,成矿带明显受地层和构造(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42.
潜在锁固型滑坡的类型、形成条件和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滑动是大型灾难性滑坡最常见的失稳机制类型,且滑动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滑动面上锁固段(承受应力集中,提供关键承载作用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其强度和变形决定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者将此类滑坡统称为锁固型滑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36个大型典型灾难性滑坡实例,首次归纳总结了锁固性滑坡的类型和形成条件等共性规律,同时提出了任一边坡能否发展成为锁固型滑坡的预判方法。本文研究成果是锁固型滑坡进一步进行失稳破坏类型预分析、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滑动预报等共性规律的认识和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防灾减灾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通过镜下观察,配合电子探针和红外光谱等大型仪器分析,对广西大化东扛村新发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矿物颗粒主要呈纤维状、柱状等变晶结构,晶体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主要矿物角闪石的Mg2+/(Mg2++Fe2+)全部0.90,属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通过矿石共生矿物包裹体测温确定透闪石玉矿成矿温度为250~327℃。利用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确定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东扛村透闪石玉矿为岩浆热液型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44.
云南雨季的时空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系统了解和认识云南雨季变化的气候特征、年际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云南11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20时—20时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新定义的西南雨季单站标准,系统分析云南雨季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相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1981—2010年的气候平均,云南全省平均雨季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分别为5月22日和10月15日,雨季变化的空间差异较大,雨季开始大致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推进,结束则从西北和东南逐渐向西南推进,由此导致云南雨季长度和雨季总降水量变化由南至北逐渐减小;(2)云南雨季变化的年际差异显著,全省平均雨季开始日期最早在5月8日,最晚在6月8日,结束日期最早在9月30日,最晚在11月2日,早晚相差近1个月;(3)云南雨季开始日期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的共同影响,季风建立偏早和中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利于雨季开始早,反之有利于雨季开始晚;而雨季结束日期主要受热带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夏季风向冬季风季节转换早则云南雨季结束早,反之雨季结束晚。   相似文献   
145.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于2013年7月21日对海原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地震区较大地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其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前瞻性预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强震预测案例,2000年景泰Ms5.9级震群事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146.
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分析评价,是煤矿开采、隧道掘进时防止涌(突)水发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因素,以某煤矿为例,选取含水层厚度、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构造发育密度、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五个指标进行分析;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的权重;应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评价了研究区的富水性;将研究区含水层按富水性强弱分为五个区域。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基本一致。为区域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非金属矿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非金属矿业发展趋势及甘肃资源特征分析了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8.
郭晶  罗照华  刘晓  姜会营 《中国地质》2013,40(2):423-429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述的裂隙系统.依岩浆上升速率及屏蔽层岩石学结构和力学性质变化,屏蔽层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同成矿裂隙系统,后者往往被成矿期的脉岩充填.由于应力中心的作用力强度大于远离应力中心的部位,自生长裂隙和先存裂隙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控制了含矿流体的运动学特征.因此,可以将岩墙密度和延伸方向数作为定量化指标揭示含矿流体大规模聚集的空间位置,后者也是成矿作用的潜在发生部位.用滑动平均法绘制岩墙分布密度图和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将极密区作为有利找矿靶区,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供的靶区圈定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高压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白豹地区长81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白豹地区长81储层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的成岩演化过程,主要发育机械压实、胶结、溶蚀及交代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了18.6%和13.3%的原生孔隙度损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区发育了5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成岩相带,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物性、含油性最好,为研究区最有利的成岩相带;水云母胶结粒间孔相为次有利成岩相带;长石溶蚀相也为研究区比较有利的成岩相带;压实压溶致密相和碳酸盐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50.
中国东部西南低空急流日变化特征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Final 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FNL) 6小时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夜间和早晨(02LST,08LST)中国东南大部分地区急流发生频率较高,而在白天和傍晚(14LST,20LST)低空急流发生频率较低.经向地转风分量在一天内基本保持稳定,经向非地转分量在02LST最强,占实际风场强度50%以上,而在14LST和20LST,经向风场近似满足地转平衡.对风场非定常性、风速在流动方向上的非均匀性、流线弯曲和大气斜压性产生的地转偏差的分析结果表明,经向非地转风的日变化主要是由局地变压、水平风场涡度、垂直运动和温度梯度的日变化产生,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青藏高原大地形加热效应和昼夜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造成经向非地转风夜间加强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东部地区,风速在流动方向的非均匀性虽然有利于非地转风的产生,但其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不是经向非地转风在夜间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