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资料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1961—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6个地面观测站的年、月降水资料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试验, 以探讨我国年、月降水气候观测序列的均一化方法和思路。该文首先从与待检台站序列相关性较好、台站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了若干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参考序列, 采用传统的标准正态检验 (SNHT) 方法, 对所研究的地区年降水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 该地区降水序列中存在非均一性现象。考虑到所选地区站点密度仍然不够, 文中还采用了一种不依赖于参考台站的思路, 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后, 最后对不连续序列进行了逐月订正调整。对比分析表明, 对序列的订正较为合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结合我国台站网络实际特点, 提出结合不同思路来研究我国降水量数据均一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应用该思路对于我国降水序列进行均一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同地区北部的天镇(1958年-2004年)、南部的灵丘(1960年-2004年)和中部的大同市区(1955年-2004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同地区的气温在逐步上升,市区和天镇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增温过程,灵丘的增温过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市区、天镇和灵丘三地增温最显著的季节都发生在冬季,但从全年来看,市区白天和夜间对增温的贡献相当,灵丘夜间增温大于白天,天镇白天增温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133.
近地层风能参数随高度分布的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江苏和吉林的12个测风塔资料,对两个地区的风能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一种用10m高度风速资料推算近地层内任意高度上平均风功率密度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交互拟合不同高度的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误差4.4%,最大误差13.3%,优于指数律的平均误差7.8%,最大误差22.0%,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应用转动主分量(REOF)方法对模式模拟出的中国未来温度进行分析。根据载荷值进行温度分区。其分区结果为:1961-1990年、2021—2050年和2071—2097年的冬季平均温度均可划分为4个区。  相似文献   
135.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RES A2情景下IPCC AR4的13个模式资料,结合我国月平均温度观测资料对当前和未来我国气温的分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2021-2050年和2071-2097年三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分区在我国西部变化不大,而在我国东部发生了显著变化。1961-1990年我国东部被华北分区带分为南、北两个区;2021-2050年由于1961-1990年间的华北分区带北移,而在两广以北同时出现另一分区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分成东北区、华北和华中区以及华南区三个区,在2071-2097年北方分区带消失,而南方的分区带北移至长江一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仍可分为南、北两区。通过比较三个时段不同分区年平均温度时间变化发现,导致分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不同时段各分区年平均温度的变率和增温幅度不一致所致。  相似文献   
136.
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的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的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的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7.
1961—2004年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邹立尧  国世友  王冀  韩照宇 《气象》2010,36(10):67-71
利用1961—2004年地面风速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变化趋势特征,并对比了国家气象站与农垦气象站风速变化的异同,最后探讨了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对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4年来,除极少数测站外,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年和四季风速呈现显著减小趋势;春季平均风速减小最大,为1.74 m·s~(-1);冬季次之,为1.40 m·s~(-1);秋季较小,为1.33 m·s~(-1);夏季最小,为0.99 m·s~(-1)。(2)国家气象站与农垦气象站风速均呈现减小趋势,但农垦气象站减小幅度小于国家气象站,这可能与1978年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关。(3)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的减小与气候变暖和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8.
基于SSA-AR方法的MJO指数预报模型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向量(AR)预报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量作自适应滤波意义下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MJO原始序列进行SSA的分解重建,无论采用对重建的分量序列进行AR(P)建模的方案,还是利用对重建合成序列进行AR(P)建模的方案,均可得到两周以上的MJO指数预报能力,其提前20天指数预报值与实况之间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5,与直接对MJO原始序列进行AR建模相比较,该方法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和超前预报能力,预报效果也较稳定,故将SSA-AR方案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MJO指数业务预报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39.
20世纪全球表面温度场序列的插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基于主分量典型相关分析的典型变量回归 (CVR)插补模式 ,在综合分析Jones等 5°× 5°格点温度资料覆盖率的演变情况、缺测场与基本场温度距平相关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插补方案 ,对其陆面格点温度场进行插补延长试验 ,得到了 1 90 0~ 1 998年连续、均一的全球月平均气温场序列。独立样本检验表明插补效果优良 ,总缺测场误差方差与原序列方差之比低于 0 .40。插补前后全球及纬向平均序列的演变特征基本一致 ,原 Jones序列的线性增温率较重建序列高0 .1 1℃ /(1 0 0年 ) ,可能与原 Jones场序列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0.
植被冠层间隙率的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间隙率模型的研究一直沿着辐射传输方向及几何光学方向发展,本文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更为一般的间隙率模型。要验证模型,实验数据的获取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对观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在测量方法上有所创新,如“摄影法”,“平行光孔孔法”等都是经济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