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天山冰草沟铀磷矿床严格受玄武安山岩与砂岩的接触界面控制,属于典型的热液铀磷矿床。本文利用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手段,对该矿床典型剖面展开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矿过程中,铀与磷同步富集。在剖面上,与新鲜砂岩相比,原岩为砂岩的矿石除富集U和P外,还高度富集Ca、Sr、Zr、HREE和Y,同时亏损Rb等元素。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带来了大量的Ca、P、U、Sr、Zr、HREE和Y,同时,Rb等元素活化迁出。与新鲜玄武安山岩相比,蚀变玄武安山岩明显亏损Rb、Ba和Sr。矿石OX值(Fe2O3/Fe O)介于16. 92~26. 46之间,远高于赋矿围岩OX值。新鲜玄武安山岩具有相对较高的Fe O含量(4. 74%)和较低的OX值(0. 9),蚀变后玄武安山岩则具有相对较低的Fe O含量(0. 86%)和较高的OX值(7. 18),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强氧化性,新鲜玄武安山岩表现出较强的还原能力,可能为铀矿体的空间定位提供了还原障。  相似文献   
22.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1) Ma,代表南炮台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锆石εHf(t)值变化于-8.1~+1.9之间,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44~1680 Ma。南炮台花岗斑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SiO2(70.53%~72.72%)、富碱(K2O+Na2O=9.09%~9.48%)、贫MgO(0.19%~0.39%)、CaO(0.55%~0.67%)和P2O5(0.19%~0.39%),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Cs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  相似文献   
23.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山结合部中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变形强烈,是研究新盆山耦合的理想场所,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远景区段。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野外观测分析基础上,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划分为博格达山前和西部断褶带两个构造分区,博格达山前以强烈的逆冲推覆为特征,发育多条活动的逆冲推覆断裂; 乌鲁木齐以西至乌苏南的西部断褶带则发育三-四排的褶皱-逆冲断裂构造带。对采自博格达山前逆冲推覆断裂带内的方解石和断层泥,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手段,推测博格达山前的富康-吉木萨尔断裂带和北三台断裂带分别在0.7~1Ma和0.25Ma期间,经历了一期重要的逆冲推覆作用。结合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的展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西部断褶带的第一排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而博格达山前由于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而相对成矿不利,为此提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优先权”的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指出了区域找矿的优选区段。  相似文献   
24.
王果 《地下水》2011,(4):157-158
通过对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找出小型水利工程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实现水利工程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GPS水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合精度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模型,对GPS水准拟合的情况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模型的选取对GPS水准来说是个关键问题。本文分别选取了GPS水准单一模型和综合模型,借助于MATLAB将某矿区的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比较。拟合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高于单一模型,能更好地代替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26.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毛伟  王果  李晓峰  王谋  肖荣 《矿床地质》2013,32(5):1026-1034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亚洲最大的次火山岩型铀铍矿床,该矿床铀铍矿化主要与萤石化密切相关。在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期次萤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及相互穿插关系将萤石脉划分为4期。4期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90℃到176℃,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50℃,表明该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多数为气相CO2-水溶液两相(V-L)包裹体,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CO2笼合物。文章采用假设液相CO2含量无限接近于0的方法计算气相CO2-水溶液两相(V-L)包裹体的盐度,获得的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范围为4.69%~19.72%,每一期萤石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w(NaCleq)均在10%左右。不同期次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之间差别较小,总体经历了波动性演化,平均盐度之间差别较小。流体盐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不是单一的大气降水,推测高盐度的岩浆水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7.
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南翼铀多金属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南翼铀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于陆相次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中,受控于大型断裂锐角夹持区.在研究与铀多金属成矿相关的岩性岩相、构造蚀变及矿化特征基础上,认为铀多金属矿化分带明显.西段主要寻找受次火山岩接触带控制的铀铍钼矿,中段主要寻找受次级裂隙带控制的铀铜矿,东段主要寻找受塌陷式火山机构控制的铀钼矿.  相似文献   
28.
林双幸  王果 《铀矿地质》2003,19(5):264-270
本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以及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乌伦古河组和红砾山组的沉积环境、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规律和砂岩型铀矿化的产出特征。笔认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对于在该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新疆造山-造盆作用与砂岩型铀成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果 《新疆地质》2002,20(2):110-114
盆山体系演化,尤其是盆山耦合过程与成矿的研究巳成为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点)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多样,但对矿床的成因分析研究似乎缺乏总体的认识和深化,由于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明显受到盆山体系的形成演化机制制约,尤其是盆地基底形成之后的盆山演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作者结合新疆10多年来的找矿实践,试图通过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分析,初步分析新疆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与区域造山、造盆作用的关系,通过个别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实例分析,进一步探讨盆山耦合过程中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规律,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30.
王果 《新疆地质》2003,21(4):415-418
顶山地区是1992—1994年在准噶尔盆地开展的小比例(1:100万-1:50万)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工作中,划分出的一级远景区,并于1998—2002年进行的1:25万~1:20万带钻铀矿区域预测评价工作进一步落实的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在主要目的层乌伦古河组的W-1旋回中已发现3个工业铀矿化孔.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W-1旋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该旋回为一套厚大的砾质辫状平原相砾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夹薄层泥岩、粉砂岩,根据岩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划分出3种岩石类型.同时乌伦古河组W-1旋回原生灰色岩石分布较为局限,大致呈EW向带状展布,并向东部延伸至杜热一带.东部杜热地区是值得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