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欧洲太空局提供的ERS1/2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的部分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断裂为左旋扭动态势,由地震引起的雷达视线向的形变北盘约为0.7m,南盘约为0.8m,认为,利用D—InSAR技术提取地震形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2.
本文扼要介绍了扫描法地震定位程序的基本思路及实施中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其特点是:模式简单,操作方便,只要输入三台以上清晰的(?)波到时即可运行。定位结果较为可靠,对区域性地震台网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深水井水位数据、龙子祠泉流量资料及临汾地震台短水准所在区域内的长观孔水位资料,分析临汾地震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整体变化状态,根据区域水位变化特征对临汾地震台短水准近年来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地震台短水准测量场地周边区域地下水位在2011~2013年发生明显变化,与水准观测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水准异常时间滞后于水位变化2~3 a;而大范围水位上升尤其是浅水井水位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非构造所致。水位上升引起平原区地面回弹的现象符合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即水位回升使孔隙水压力得到恢复,砂层回弹进而引起地面回弹,并引起短水准高差测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本文给出了模糊综合决策(反问题)的解算原则和技巧,通过震例阐述了它与模糊综合决策"正问题"相比的优点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根据观测系统的检查、测区观测环境调查、辅助资料等变化对太原台水准异常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该台观测资料可信,但存在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对井区附近同层抽水井开采情况调查表明,太原台水准2009年以来的反向上升与附近小煤窑关闭、采水减少、水位回升有关。  相似文献   
26.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形变异常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地震的震例总结中,共收集了23项形变异常,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又发现了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异常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是震源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本文给出了模糊综合决策(反问题)的解算原则和技巧,通过震例阐述了它与模糊综合决策“正问题“相比的优点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甘肃的磷矿主要分布于北山、阿拉善、祁连山及西秦岭、鄂尔多斯西缘等地,以沉积型及沉积变质型为主,还见有热液变质型等。矿石类型以磷块岩为主,部分为磷灰石,矿石品位一般较贫。含矿层位有早、中震旦世、早寒武世、早奥陶世、前志留纪、中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早中石炭世及早二迭世等地层,其中以早寒武世、早奥陶世、中泥盆世及早中石炭世等的磷矿较为重要,其它含磷层多属磷矿化或含磷显示,一般不具工业价值。本文编写时利用了局编图组有关同志整理的资料,由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9.
地电阻率的多年动态和中期异常判定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地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多年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地电阻率中期异常标志,研制了提取地电阻率强震中期异常的3种数学处理方法,对其方法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以河北张北6.2级地震为例,应用所述3种方法,对河北昌黎台北南道地电阻率作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分析方法所得出的异常,彼此之间有较强的可比性,似可为地震综合预报提供一套有效的强震中期异常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30.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 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看不出区内任一条断裂两侧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差异运动。显示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的特征为“南强北弱,”2002年运动性质与以往基本一致,量级上也比较接近;2003年的运动量级明显偏大,这可能预示着应力增量场有所加强,山西断裂带中段的应变(尤其剪应变)积累较快一些。2004年水平运动没有形成断层错动、应变相对集中或断层闭锁的有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