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近年L波段资料的审核经验总结,从探空仪基测、探空数据、测风数据的处理审核,以及L波段数据处理软件各项功能的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L波段高空探测资料质量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2.
高空探测中的雷达旁瓣抓球严重影响测风探测数据失真.根据400M电子探空仪探测系统质量控制经验,对旁瓣抓球的原因、如何使用OSUAO软件综合判断是否旁瓣抓球及旁瓣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3.
耳闯  王英民  颜耀敏  刘豪  王晓州 《沉积学报》2009,27(6):1101-110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是二叠系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构造活动对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二叠系为火山岩和碎屑岩混积地层,分析表明二叠系为层状地层,存在由相对湖平面变化形成的、可作为层序界面的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和岩层层面对含火山岩系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二叠系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下二叠统(PSQ1—PSQ7)以火山岩相和沉积岩相共存为特征;中上二叠统(PSQ8—PSQ9)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构造活动对层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沉降、火山活动、古地貌特征。构造沉降实质上是逆冲造山导致的挠曲沉降,反映了前陆逆冲作用与盆地挠曲沉降的盆山耦合过程,挠曲沉降是层序形成的内因和主要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形成的快速堆积的火山岩体,对含火山岩系地层层序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受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坡折带控制了层序地层样式和沉积物充填。  相似文献   
164.
盐构造与深水水道的交互作用--以下刚果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水道作为深水油气的主要储集体,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下刚果盆地,由于盐构造的多期活动导致对水道砂体的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研究水道和盐构造的交互作用方式有利于预测含盐盆地中水道砂体的平面分布。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盐构造与深水水道广泛发育的下刚果盆地研究盐构造与深水水道的交互作用,建立了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模式。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方式主要有6种,分别为限制、改向、封堵、侵蚀、迁移和剥蚀。盐构造的活动时期与水道形成演化时期的先后关系、水道中重力流的侵蚀能力决定了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方式。水道经过早期发育的盐构造且水道中重力流侵蚀能力较弱多发生限制和改向;若水道中重力流侵蚀能力很强,可发生水道对盐构造的侵蚀;若盐构造的规模较大,其可阻止水道向下游输送沉积物并造成水道中重力流的回流,形成朵体沉积。若水道与盐构造同时活动多发生水道的迁移。晚期活动的盐构造可导致其上方的水道沉积体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65.
在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基础上,对栖霞地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元素富集和分异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单元素异常特征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地质成矿背景,根据化探异常和元素成矿特征圈定27处组合异常,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异常查证,验证多处异常具有较好的蚀变矿化,其中在AS21区发现5条蚀变带,4条金矿(化)体,说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6.
通过2003年参加德国"太阳号"远洋科学考察活动,了解了"太阳号"科考船科学的综合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标准和计量在德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王义方  李新举  李富强  王英 《地质学报》2019,93(S1):301-309
本文以济宁典型采煤塌陷地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1985~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获取本区域典型扰动轨迹特征,然后利用Python决策树分类算法对区域内像元扰动类型和扰动时间进行聚类和识别,从而揭示采矿活动对本区域土地的扰动类型和扰动时间的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范围内存在扰动的像元数量为48517个,面积约436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30%,其中扰动最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7年,累计扰动的像元量为35724个,占所有扰动像元的73.78%。1998年扰动像元数量在监测期内最多,像元数为8868个,占所有扰动像元的18.28%。整个研究区域扰动像元数量呈逐步减少趋势,说明该区域整体扰动强度正在减弱,生态环境状况正逐步恢复。本研究探索了多时相遥感地表扰动监测的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8.
在化学动力学及热力学、流体动力学和弥散动力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古岩溶储层岩溶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承压流、潜流模式流体岩石系统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得出岩溶斜坡剖面上孔隙发育带和孔隙充填带的有利区,并探讨形成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模式和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9.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与西部斜坡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湖盆坡折带.中央坳陷区西部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均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物,主要为:①浊流沉积;②砂泥混杂的泥质碎屑流沉积;③砂泥混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④具块状或斜层理构造的砂质碎屑流层流沉积;⑤具有变形构造的砂质块体滑塌堆积.湖平面的升降对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湖泊处于高水位期,陆源碎屑多以三角洲沉积体堆积于西部斜坡区及中央坳陷的西侧边缘,中央坳陷区则以面物源重力流沉积堆积为主;当湖泊处于低水位期,西部斜坡区为侵蚀区或沉积过路,中央坳陷区则以河流带入湖盆的碎屑形成的点物源碎屑流和陡坡部位前期形成的不稳定沉积层滑塌及其衍生的重力流堆积为主.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