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如何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构建了基于双曲距离协调度的资源-经济系统的协调分析模型方法。根据该模型对全国依赖地下水资源且开发程度较高的514个县的地下水资源和经济数据进行了协调关系分析,评价了各县地下水资源禀赋与其承载的经济体之间的协调关系水平,结果显示2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及空间上具有较大差异性。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地下水资源与经济协调的正向区间,区域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潜力,华北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负向协调区间,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2.
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与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分区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和主要平原盆地、部分省(区市)地下水资源最新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流域、含水层介质等多项指标,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区、143个二级区、412个三级区。通过将地下水资源分区与县级行政区划耦合确定了4 942个计算单元,利用地下水可开采模数指标,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由以自然单元的评价到县级行政单元的成果表达,从而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空间数据基础,可服务于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总体表现出平原盆地区为中-高水平,北方干旱区为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承载本底等级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县(区、市)分别为774,332,798,387,573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1.15%、5.87%、19.56%、12.09%、52.34%,基本反映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3.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自然地理环境且仍在干化,自山前至滨海的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海陆交互沉积序列的平原地貌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以高Ca、Mg、F,低Se、Mo、I和弱碱性为特征且正在经历酸化过程,潜水环境以淡水-微咸水-弱碱性为特征且有碱化的趋势。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一起构成了本区水土地质环境演化的双重驱动力,但在表现形式和区域分布方面驱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潜水环境质量较差且均在恶化。  相似文献   
34.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环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认为潜水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控制。为研究区水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山前-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轶  曹峰  李瑞敏  马忠社  郭海全  马浩 《地质通报》2010,29(8):1210-1214
对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表层土壤粒度、矿物成分和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山前至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原生沉积环境的相关关系,在空间上表现出随着地质地貌和沉积环境特征的变化而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36.
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 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 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调查指标体系(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后果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压力指标、状态指标、 响应指标)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建立了从面向单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际范例,到面向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为地质指标的创建、完善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7.
气象节目作为传统的媒体传播手段,在近些年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其收视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收视率呈现直线下滑趋势.但是在电视节目整体受到影响的大环境下,气象节目在整体的排名中仍然是居高不下,这说明气象节目的影响力在目前社会中依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对收视率做一个详尽的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气象节目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们的工作方向提供一定的帮助,继而更有利于节目的改版和创新.  相似文献   
38.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9.
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晓男  王轶 《测绘科学》2015,40(6):84-91
针对目前就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尚未有完整统一的归纳工作的现状,该文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3个模型,对我国城市各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反映我国旅游气候舒适度稀缺性的"M形曲线",将旅游目的地分为冬季适游型、夏季适游型和春秋适游型3类,并指出我国冬季适游型城市最为稀缺。  相似文献   
40.
西藏那曲县北聂荣微地块聂荣岩群中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为正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属于拉斑系列基性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高场强元素Nb、Ta,Sr、Th和U呈现明显的负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均投到板内玄武岩区,具有与裂谷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西藏那曲县北聂荣微地块聂荣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中获得863±10 Ma的谐和年龄,为原岩(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说明聂荣岩群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该年龄相当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此外,还获得了2 539~1 006 Ma之间的捕获锆石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