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运用2017—2020年5—8月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筛选出对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以下用C8h(O3)表示)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建立了近地面C8h(O3)主要气象条件判定标准——高质量浓度O3潜势指数(IHPP),进一步拟合得到汾渭平原夏季C8h(O3)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程,并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汾渭平原IHPP由日最高气温(Tmax)、日均相对湿度(HR)、日照时数(t)、日主导风向(WD)和降水量(P)5个气象因子构成,其值介于-1~6之间,值越大则该日近地面O3超标可能性越大;经检验,C8h(O3)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报结果与实况较吻合,汾河平原(特别是运城)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临汾、吕梁和西安等级预报效果有待改进;预报检验时段咸阳和晋中等级预报准确率较国家气象中心的指导预报分别上升79%和289%,说明预报方程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与长江流域水资源变化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8年黄河与长江流域逐月降水和径流资料,对流域年径流变化进行趋势性检验,分析年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关系变化,比较不同时段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和双累积曲线,以及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上游年降水量微弱下降,中下游降水减少趋势显著,为8.8~9.8mm/10a;而全流域径流量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为7.8~10.8mm/10a(通过95%置值度检验);径流系数也明显下降,下降范围为0.013~0.019/10a,流域产流能力下降,径流减少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突变.长江流域大部降水减少趋势显著,为18.2~24.7mm/10a;上游(寸滩站,宜昌站)径流减少趋势显著,为9.9~7.2mm/10a,中游(汉口站)和下游(大通站)径流呈微弱下降趋势,为2.9~2.1mm/10a;长江流域上游径流系数增加不显著,中下游径流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分别0.005/10a和0.005/10a,表明中下游产流能力增强.根据水文参数公式计算,与1951~1969年相比,1970~2008年,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减少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和83%;在长江流域,降水减少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占29%,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量增加占71%.1980~2008年,黄河流域由于下垫面变化造成径流量减少的比例在兰州、三门峡、花园口、利津分别为97%,83%,83%和91%,降水引起的径流量减少比例分别为3%,17%,17%和9%.长江流域降水减少对寸滩、宜昌、汉口、大通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分别为89%,74%,43%和35%,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增量的贡献分别为11%,26%,57%和65%.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逐年增大,2000年之后,下垫面变化对黄河、长江流域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率上升到84%和73%.下垫面变化引起了黄河下游径流减少和长江下游径流增加,在干旱区和湿润区对径流变化的作用相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类的活动用水量的增加直接造成径流减少;长江流域因太阳辐射下降引起实际蒸发量下降,同时湖泊面积减少,下垫面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流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09年大同市酸雨资料,应用《酸雨观测规范》方法对大同市酸雨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5.0%-36.36%,10月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5%;其他月份酸雨频率较低。大同市夏季酸雨强度为弱酸雨程度,而秋季酸雨频率则为最高。大同市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33.33%;中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19.23%;大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60.00%;暴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0。由此可见,大同市大雨天气时,酸雨出现概率较高。随着风速的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逐渐增大。大同市S风向下的酸雨频率最高为18.60%,ESE和NNW风向下的酸雨频率较高为13.95%;通过分析大同市酸雨变化规律、气象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酸雨的影响,可以了解影响大同市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大同市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巢湖悬浮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来源与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C-MS测定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巢湖4个采样点悬浮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分析了悬浮物中OCPs残留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其组成特征,探讨了悬浮物中主要OCPs的可能来源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巢湖悬浮物中共检出17种OCPs,分别为六六六类(HCHs)农药的4种异构体(α-、β-、γ-、δ-HCH)、滴滴涕类(DDTs)农药的两种母体(o,p'-、p,p'-DDT)和3种代谢产物(o,p'-、p,p'-DDE,p,p'-DDD)、六氯苯、七氯、艾氏剂、异艾氏剂、氯丹的两种异构体(α-、γ-chlordane)、硫丹-I和灭蚁灵.(2)巢湖悬浮物中∑OCPs含量为172.7±434.9 ng/g,其中∑HCHs含量为15.1±10.3 ng/g,∑DDTs含量为138.8±407.3 ng/g;DDTs在夏季污染水平达到最高;空间上,污染程度为:东部湖区西部湖区中部湖区.(3)DDTs在总OCPs中占有绝对优势,DDTs比例夏季最高而秋季最低;HCHs仅在秋季为主要污染物.(4)HCHs主要来源于近期林丹的非法使用;而DDT主要来源于工业DDT的使用,在春季可能存在DDT的非法使用;悬浮物中DDT的降解环境主要为有氧环境.(5)巢湖悬浮物中p,p'-DDT和o,p'-DDT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太原市近地面O3、PM2.5、气象要素、天气形势、NCEP再分析资料、颗粒物激光雷达等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对2019年8月19—20日太原市一次典型O3和PM2.5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O3浓度早于PM2.5浓度达到峰值,19日O3浓度较大且持续时间长,20日PM2.5浓度增大,但O3浓度明显减小。河套倒槽前小风、高温的稳定层结为19日O3和PM2.5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边界层高度降低和偏东气流输送导致19日日落后O3和PM2.5浓度增大,其后倒槽过境时的地面上升运动、边界层发展使近地面O3和PM2.5污染得到一定缓解,20日冷锋过境后的边界层高度降低及高湿环境为PM2.5在近地层迅速积累提供了有利...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市大竹河水利工程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总结大竹河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特征、规模极并提出防治建议,对水库建设和后期的防灾避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受El Ni珘no较强影响,在第一类El Nio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第二类El Nio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相比高海拔山区,气温在低海拔地区对El Nio响应程度更高,降水对El Nio的响应在山区和低海拔平原区差别不大,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与出山径流量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对El Nio的响应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治市2007-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治市酸雨的年变化规律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0月酸雨强度最高,9月次之,12月最低.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49.25%,中雨时为77.78%,大雨及以上量级时为100.00%.随着风速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减少;静风时,酸雨出现次数几率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选取湖北省6个具有气候代表性站点30a(1978-2007年)夏季(6、7、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环境卫生学理论将舒适程度分为很舒适、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4个等级,对湖北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评判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夏季旅游气候不舒适主要是由高温、高湿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