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61.
以鼠尾藻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岩藻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温度及时间对岩藻黄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90%甲醇溶液,料液比1︰33,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25 h,提取率达到1.368 mg/g。  相似文献   
362.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是研究大洋环流和海洋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全天候和连续的SSS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SSS的反演精度在大部分海域达不到预期目标。众所周知,海表面亮温是反演SSS的关键因素之一,海面粗糙度导致了亮温增量的产生,亮温正演模型的误差会影响盐度反演的精度。本文首次提出了依据6个风带划分全球海域,利用Argo实测盐度数据、SMOS卫星数据和相关辅助数据,通过LASSO统计方法在各风带覆盖的海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二次曲线亮温增量模型,再通过贝叶斯迭代反演算法计算出了各个海域的SSS产品。与Argo实测SSS对比,新模型下6部分海域反演SSS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76、0.88、0.93、0.92、1.28和1.21,均显著优于修正前(SMOS L2 SSS)产品的误差(0.98、1.61、2.82、1.50、2.35和3.13)。  相似文献   
363.
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13春、2016夏、2016秋三季在东印度洋中部开展的水体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ρ_(DO)2mg/L)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垂向分布上,缺氧区上边界一般位于水深100~150 m,厚度春季最厚、秋季次之、夏季最薄。平面分布上,春季缺氧区范围最大,主要位于89°00′E以东海区,其南端越过赤道向南扩展至1°12′S;夏季缺氧区的南端退缩至赤道以北海域,且分布面积最小;秋季缺氧区东西向的位置与春季相反,主要位于赤道91°00′E以西海域,其南向扩展范围可达赤道附近。从氧跃层强度来看,赤道附近氧跃层强度最强,由此向南、向北氧跃层强度逐渐减弱,与温跃层变化一致。研究表明,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源于孟加拉湾缺氧区的南扩,季风性环流变化是缺氧区扩展范围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碎屑的分解耗氧和高强度的水柱层化是缺氧区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64.
王颖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19,(14):20-23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创设“教育机构线下广告投放点选址”的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从广告投放点选址的方案策划、方案修改、方案实施等过程,实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学科知识和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文章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和质询执行计划”等八个环节,初略描述课堂教学过程,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365.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1世纪以来城市蔓延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①城市蔓延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发表在城市类或地理类期刊上;②城市蔓延研究的国家合作较为密切,但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最活跃的国家、机构和作者分别是美国、中国科学院和萨尔瓦蒂(Salvati);③以城市、增长、土地利用、城市化、美国、格局、中国、影响、区域、GIS等高频关键词为主线,大致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④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蔓延单个领域,近期则开始与其他领域(如景观生态、人类健康、土地财政等)相结合。未来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和合作网络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尺度研究的增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6.
辽宁省东南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自然变异强烈,地质灾害频发,省内地质灾害多发区。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已查明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点4886处,其中崩塌2596处、泥石流1673处、滑坡310处、地面塌陷221处、地裂缝86处。地质灾害造成99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733.2万元,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367.
主要介绍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简称FDP)的运行与评估结果。此次FDP是在我国首次针对中纬度山区0~10 d冬季天气预报展开的示范计划,国内气象部门内外共22家单位、近40个数值模式或客观预报系统参与了该计划。FDP实现了实时运行所需的多种源数据和多源数据产品的高效传输分发、监控、实时处理、综合集成显示。首次开展了次百米级客观预报、人工智能释用订正预报等新型技术在冬奥复杂山地赛场的实时示范应用,为冬奥气象中心和3个赛区预报团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客观产品,有力支撑了高标准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针对参与FDP产品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发现,与模式系统原始预报相比,释用后的专项站点预报对平均风、阵风、温度、相对湿度等要素的预报误差明显减小。但是对于冬季复杂山地的降水、能见度预报,客观预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且站点解释应用效果不明显。此次FDP对风、温度、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的最优预报检验指标(最小误差值),总体体现了目前国内在中纬度山区冬季天气客观预报的大致水平和现实能力,对于认识复杂山地冬季天气预报存在困难、提升高精度天气预报水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8.
文章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20年8月1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雷暴、大风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是贝加尔湖冷涡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中低层较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不稳定环境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提供了触发条件;08时海拉尔探空曲线上干冷、下暖湿的“喇叭状”特征是雷暴、大风产生的层结条件;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系统的组织化发展。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移动、合并成MCC,TBB的低值区对雷暴、大风发生的位置具有指示意义;水汽图像表征水汽带北侧有暗区触发对流。满洲里和海拉尔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呈现多个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合并、增强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过程,在回波演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有组织性的带状回波,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径向速度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并出现明显速度模糊和“逆风区”现象,低空大风动量下传作用造成了对流系统所经之处的地面大风;海拉尔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剖面上多个发展强盛且竖直的对流单体横向排列,在径向速度剖面上对流层中层存在径...  相似文献   
369.
地表基质是支撑林草水等地表覆盖层的基础物质,影响着陆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部提出地表基质分类方案(试行)后,众多学者开展了积极、有益探索,对地表基质类型划分提出了不同建设性意见,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具体的三级分类方案。以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地表基质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国内不同地区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工作,探讨了山区和平原两种地貌类型区地表基质三级分类指标,确定了三级分类方案。山区包括岩石、砾质、土质3种基质,平原包括砾质、土质2种基质。岩石基质共23个三级类,分别为岩浆岩6个、沉积岩11个、变质岩6个;砾质基质共16个三级类,其中巨砾、粗砾、中砾及细砾各4个;土质基质共66个三级类,其中粗骨土和砂土各3个(山区与平原相同),山区壤土与平原壤土各2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