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35篇
  1975年   41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4月份是我县高粱、玉米、花生、棉花等主要大秋作物的播种季节。根据试验,一次降水量达10毫米,一般可在土壤中向下渗透10—20厘米,基本上能满足大秋作物出茁的需水量。因此,这时有无1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对确定播种期有密切关系。为了做好春播服务,几年来我们对4月份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预报方法进行摸索,找出一些指标,现介绍如下。 “东北风,雨太公”,“三日东风不由天”等谚语在我县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62.
在假定回波区的范围、移向和移速无大变化时,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回波区影响本站的时间:式中t_0为综合图的雷达观测时间。△E及△N为综合图上,由本站指向回波区并与回波区移向相平行的放射线上的交点对本站的经距和纬距。下标1为回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最近两年时间剖面图的分析,发现最高气压日期8月份比7月份推后,则当年的初霜日推后(与上年比较),反之,则初霜日提前(与上年比较)。根据7、8月份最高气压日期与初霜日的相关,我们得出初霜预报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4.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丰富的观云测天的经验。现代气象学的常识也告诉我们,云是大气中各种物理因素互相影响共同运动下的产物。不同的云可以反映不同的天气系统,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云天变化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直观的“天气图”。 本文介绍的上海宝山地区冬季一次连阴雨前的云天演变,虽有其季节上和地方性的特点,但用云的系统演变来反映天气系统的性质、来向、强弱、进退、快慢,进而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却带有普遍的意义。 我们希望大家都来摸索总结本地云天演交与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县站天气预报,建立我们自己的天气学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5.
我们在党的地震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一九七一年一月张兰中学地震工作现场会议精神鼓舞下,于一九七一年夏季成立了地震测报小组.三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本站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为地震予报工作积累了连续、及时、准确的气象和土地电等资料,对于气象和地震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于地震予报也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地震工作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工作,对我们来说又是一项业余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提高对地震群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否则,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水城气象站的同志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好天气预报工作的体会。十多年来,他们从工农兵的需要出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学习和总结群众的看天经验,努力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克服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不断探索本地区的气候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他们逐步掌握了水城地区特有的天气演变规律,从1972年3月开始,制作了“月的长期逐日天气预报”,现在准确的程度已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67.
防霜弹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推动下,我站进行了人工烟幕防霜的试验研究,制成防霜烟幕弹八百多个,经初步试用,防霜效果良好。 人工烟幕防霜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在近地层造成象浅雾的烟幕,使地面有效辐射大大降低,达到增温减免霜冻的目的。为测定“烟弹”的防霜效应,1975年春季进行了四次小区试验,范围在50—100亩内。实测数据表明,升温系数随当时温  相似文献   
68.
为了在防雹作业中不失战机,集中火力,轰击冰雹云,我们将空炸炮弹点火发射改为撞击发射,提高了发射速度。在发射药(黑火药)内,混合一部份无烟火药(硝化棉),提高了发射高度。其做法如下: 一、制作工艺 撞击发火空炸炮弹分为泥弹头、发射药包、底火三部分(如图1)。  相似文献   
69.
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区,地势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特别是初霜冻对大秋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是我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农业学大赛”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决心为农业大上贡献力量,首先做好主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0.
南阳公社位于甘肃宕昌县的边远高寒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为掌握指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权,1970年我们重新建起了公社气象哨,逐步开展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工作。几年来,我们把办好气象哨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充分运用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效果显著,粮食连年增产。全公社粮食总产由1969年的269万斤增长到1974年的850多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