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广东省龙眼种植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龙眼效益的农业区划,为广东省的龙眼种植进行规划和服务。根据广东省1971—2000年气候资料,结合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选取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月中旬—5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以及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积温作为区划因子,并进行等权相加得到总的区划因子指标。根据区划因子与地理要素间的相关系数,采用梯度距离反比法推算得到分辨率1 km 1 km的气象要素栅格图,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定量化和精细化的广东省龙眼种植区划图。其中最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5.6%,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6.3%,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7.1%。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壤湿度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沿袭了遥感地物分类中K-L变换的思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MODIS数据的7、21、29、31四个红外波段,融合具有250m分辨率的2通道,建立了青海省多维特征空间土壤湿度监测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克服了热惯量模型需要多时相数据的缺陷,也考虑了青海高原春季天气特征状况。经初步检验,此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之内监测表层土壤湿度,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用SPOT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常熟市绿塘等5个乡为试验区,用1994年和1999年的SPOT资料作为信息源,用人机交互式解释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动态监测,并将1994年调查结果与同年航空像片详查值作对比,进行了精度分析。将1999年SPOT卫片判读结果与1994年航片详查对比,可得到5乡一级土地分类的动态面积和动态率,其中耕地5a间的动态率为-18.3‰,并与常熟市国土局统计值得出的动态面积和动态率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POT卫片监测县级土地利用是可行的,选择适宜的SPOT卫片时相以及剔除细小地物的影响,可提高解释判读精度。  相似文献   
94.
土壤湿度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不适能显著影响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为显著降低出苗率,减少单位面积的苗数;同时显著影响幼苗单株生长,表现为干重、叶面积下降。土壤水分不适对小麦群体的影响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干重和叶面积指数(LAI)下降。采用通径分析衡量了出苗率和单株幼苗生长两因子对群体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干重下降主因是单株干重下降,叶面积指数下降主因是出苗率下降。土壤湿度大于17%且小于44%时,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幅度一般在20%以内,而低于17%或高于44%的土壤湿度对小麦的影响幅度急剧增加。小麦对土壤水分不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5.
农田土壤水分实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申双和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40-248
根据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数值模拟模式,该模式利用作的发育期和一些参数估算作物根系深度和相对根密度垂直分布动态变化,避免过去对根系进行的困难,增强了模式的应用性能。通过参数敏感性检验和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该模式可用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田土壤水分预测,为分析作物水分利用和确定农田灌溉量提供科学依据。模式所需的输入为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常数、作和播种期、逐日平均气温、相地湿  相似文献   
96.
土壤中水热运动耦合方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中热运动耦合方程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对作物根系吸水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一个仅与降水、作物发育期和叶面积有关的新的根吸水函数表达式,从而建立土壤水分的预报模型。模型只需输入气象变量、土壤温度、土壤水文学参量及作物发育期等常规资料,即可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预报,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最大相对误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97.
98.
基于CI指数的江苏省近50 年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江苏省54 个气象台站1960-2009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复合指数(compositeindex, CI) 对江苏省近50 年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时空分析。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CI 指数值,统计近50 年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强度,揭示了江苏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江苏省全年和各季干旱发生频率都是北高南低,四季中,冬旱发生频率最高,夏旱发生频率最低,秋旱南北差异不显著。(2) 冬季江苏省干旱大范围发生的年份最多,夏季最少;近50 年来,全年和四季干旱覆盖范围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 这50 年中,江苏省逐年干旱持续日数和干旱强度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波动,但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 江苏省各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冬季多夏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
由量纲分析导出海面粗糙度与波龄及海面涌浪的状况有关,并对与波龄和波陡有关的两种海面粗糙度模型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得出利用波龄模型方案计算粗糙度的误差比利用波陡模型方案小。基于国际上6个不同水深、风区和海况条件的海气交换试验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纯风海或以风海为主海况条件,另一组是以涌浪为主海况条件,测试波龄、波陡模型海面粗糙度方案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得出:在各种海况条件下,波龄模型粗糙度方案比波陡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在纯风海或以风海为主海况条件下,PS07,DGHQ03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与实测资料计算结果最接近,GW06方案次之,O02方案计算结果明显偏高;涌浪为主海况条件下两种模型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均偏低,O02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误差相对较小,TY01方案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估产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多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多云多雨地区,使雷达遥感成为水稻遥感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出应用多时相、多极化ENVISA TASAR数据进行区域水稻估产的方案.首先利用ASAR数据进行水稻制图,提取水稻种植分布图和多时相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随后,基于像元尺度,采用同化估产方法,以LAI为结合点,将水稻作物模型ORYZA2000与半经验水稻后向散射模型结合,建立嵌套模型模拟多时相水稻后向散射系数.对ORYZA2000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选择水稻出苗期和播种密度为参数优化对象.利用全局优化算法SCE—UA对优化参数进行重新初始化,以使模拟的水稻后向散射系数与实测值误差最小,并利用优化后的ORYZA2000模型计算每个像元的水稻产量,生成区域的水稻产量分布图.最后,使用2006年在中国兴化地区进行的水稻同步试验数据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采用潜在生长条件模拟,模拟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实测产量,其平均值比实际情形高约13%,根均方误差达到1133kg/hm^2,但获取的水稻产量分布图能够描绘研究区水稻实际产量的分布趋势.由此可见,该方案为多云多雨地区的水稻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