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1基本气候概况 2007年秋季(9-11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普遍偏高,大部降水偏多,日照南多北少。2007年秋季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有洪涝、冰雹、雷击、雪灾、秋季连阴雨等以及高温引发的阿尼玛卿雪山冰崩、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22.
利用青海省1983~2002年20a冬春季节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各旬的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应用单站压、温、湿曲线,建立了各站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并总结了数值预报产品在冬春季高原中期降水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可信度和预报依据,为提高中期降水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青海省5月份气温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省气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造成近年来5月气温偏低的原因之一是5月上.中旬雨(雪)天气过程后,西伯利亚南下的较强冷空气连续不断的进入青海地区,虽然天气转晴,但升温幅度偏小;其二是近年来5月≥0.1mm的降水日数大部分台站偏多,晴天日数减少、降水明显偏多、日照不足,“偏冷”现象自然而生,而这种“偏冷”主要起因于“阴湿”;其三是近年来5月份全省雨(雪)天气过程多,强度强,雨(雪)天气过程后,高山和高海拔地区形成了短时积雪,积雪缓慢融化造成了周围环境温度的降低;其四是近几年5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由偏高段转入偏低阶段或处在偏低阶段。  相似文献   
24.
青海省2006年夏季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气候概况 2006年夏季(6~8月)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日照不足。季内,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冰雹、暴雨、洪涝等灾害,7~8月中旬高温少雨造成了东部农业区浅山地区和部分牧区发生旱灾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财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5.
青海省2006年春季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气候概况 2006年春季(3—5月)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季内,3、4月份的寒潮、强降温天气和青南部分地区及同仁县部分地区的春季雪灾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3、5月份的乌兰、西宁风灾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5月份贵德的洪涝灾害、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霜冻灾害以及循化、民和等地的农作物病虫害、泽库雷击灾害等也对人们的生产、财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70 —2001 年1 ~12 月中国西北区冰雹日数的气象实测资料,将年冰雹日数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关系,得出多雹年北半球500 h Pa 极涡强、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面积小、强度弱、位置偏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正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负距平。少雹年北半球500 h Pa 极涡弱、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位置偏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负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正距平区。从而找出冰雹气候趋势预测的着眼点,建立冰雹短期气候预测概念模型;此模型对冰雹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刚刚过去的冬季(2003年12月-2004年2月,下同),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大部气温偏高。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0.8℃,是1971年以来的第11个偏暖冬。  相似文献   
28.
VB与FORTRAN混合编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探讨了VB与Fortran混合编程的原理,提出了不同适用范围的三种混合编程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宜的混合编程方法,达到高效、便捷及美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三江源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利用西北及三江源(黄河、金沙江及澜沧江)地区122个气象观测台站1956—2004年近50年的逐日降水量及月总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6.73mm/10a;降水日数的趋势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2.7d/10a;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呈弱的增强趋势,增强速率平均为0.20mm/d/10a,增强幅度比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水平强;从4~9月最长无降水日数趋于增长反映出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2005年秋季青海省气候特点是:青海大部气温偏高;降水除青海西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偏少外,其余地区偏多;全省大部日照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有洪灾、冰雹、雪灾以及降水天气造成的局部地区山体滑坡及地质水文灾害。1基本气候概况1.1气温秋季平均气温除冷湖、都兰略低,清水河特低外,全省大部以偏高为主,唐古拉山区、玉树大部、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果洛的久治、黄南的泽库以及海北的门源等地特高,其中玉树、曲麻莱、沱沱河三地偏高1.5-1.7℃,是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省内其余地区略高或偏高。全省平均气温较1971- 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7℃(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