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菲特”(1323)台风降水的极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王晓  余晖  鲍旭炜  白莉娜 《气象科学》2017,37(4):514-521
基于1981—2013年间的热带气旋降水资料,使用百分比法研究了台风"菲特"所带来降水的极端特性,并进行了降水重现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菲特"期间的日降水量、小时雨强、过程降水量超过"单站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和"中国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的站点几乎覆盖了整个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地区,并且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达百年一遇标准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有的站点创历史极值,此次过程在这些地区是很罕见的。相比较而言,"菲特"影响期间,极端日降水和极端过程降水的分布范围以及极端性都大于小时雨强,极端过程降水较极端日降水分布范围小,但极端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2.
正【案情】张某做生意原住甲县城关镇东岸村,1947年迁回原籍乙县三曲乡张村定居,1960年其将东岸村的住宅房屋全部拆除,留下一庵间房赠送义亲罗某居住该院。罗某随之在院内新建了房屋,1962年人民公社化,罗某为东岸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1984、1987、1991年甲县政府三次开展"村民宅基地登记"工作,该宅院(门牌为政福街59号)登记在罗  相似文献   
993.
5月27日,记者来到北流市民乐镇新旺村,从隔壁县容县过来的几位种植大户正合伙流转该村近15公顷土地种植番石榴。而这个涉及民乐镇南庆、水岸、新旺、会众、石塘5个村,实施规模650公顷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自2012年底竣工后,不断有客商或本地种植大户前来流转土地种植番石榴、百香果等,如今已流转100多公顷,每年每亩租金1300元。  相似文献   
994.
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白云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南部范店、岩孔、三汇场三个野外露头剖面的寒武系白云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云石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同生期微晶白云石(岩)、细-粉晶白云石、浅埋藏细晶白云石、以及鞍状白云石等四种类型,其中:微晶白云石(岩)、细-粉晶白云石的有序度较低,具有与同时期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近似的δ18O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似一致,表现为具有LREE弱富集、HREE弱亏损的特征,这揭示了白云石化流体主要来源于高盐度海水,为蒸发泵白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而细晶白云石的有序度相对较高,稀土元素出现贫化迁移现象,∑REE值有所减少,推断为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鞍状白云石的有序度高、δ18O值低,稀土元素富集,Eu具有正、负异常,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呈异常高值,呈双区间分布,表征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深部热液流体,可能为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由于油页岩原位破碎研究对于油页岩传热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油页岩原位破碎室内研究方法,即循环冻融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其实验机理、实验台的设计、实验岩样的制备,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此次循环冻融实验主要由工程模拟单孔时循环冻融法研究油页岩试样裂缝扩展情况,根据设计要求完成2组试样的制备以及相关实验台的设计,并采用了超声波检测的手段对完成每一实验阶段油页岩试样进行检测,为油页岩原位破碎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油页岩传热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利用T639模式预报产品和黑龙江省83个国家气象站气温实况观测资料,采用最优预报因子方法选取预报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逐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MOS预报方程; 对MOS、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和T639三种气温预报产品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并用EOF方法检验预报与实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致性。结果表明: 与实况的时空变化一致性方面,MOS和SCMOC较好,T639略差; 预报效果方面,MOS和SCMOC对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2 ℃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T639,MOS的预报准确率在日最高气温方面高于SCMOC,在日最低气温方面低于SCMOC; MOS对T639气温预报产品改善效果明显,尤其对冬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MOS较T639气温预报改善效果与T639模式预报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MOS预报改善效果在T639预报准确率低的山区明显优于平原,在春、夏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高气温明显优于日最低气温,在冬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低气温优于日最高气温; MOS气温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较理想,SCMOC对黑龙江省预报难度较大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海水温度不断升高、海洋暖化逐渐加剧, 高温严重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各种生命过程, 但对于海洋双壳贝类如何应对热应激的研究仍然不足。为此, 开展了以18 °C (CT)为对照组在26 °C (ST)和33 °C (HT)下对厚壳贻贝消化腺组织进行了急性热胁迫下的代谢组学分析,以便于研究其代谢反应。采用LC-MS/MS技术, 并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 并分析确定相关的代谢通路的变化, 共有2 532种代谢物在厚壳贻贝消化腺中被鉴定。KEGG富集分析用于探索差异代谢物的潜在代谢途径, 共有29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 与对照组相比, ST组显著富集于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鞘脂类代谢和视黄醇代谢等代谢通路; HT组显著富集于酪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丙氨酸新陈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研究结果显示, 厚壳贻贝消化腺主要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鞘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氧化磷酸化, 脂肪酸、赖氨酸降解等信号通路应对热应激, 从而帮助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上述研究为多视角探究厚壳贻贝耐热机制与应对环境中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区域化探成果,尤其是不同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地质解译,可作为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地质填图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精度。研究发现:某些稀有、稀土元素(如Y、Nb等)以及亲硫元素、铁族元素(如Cu、Zn、Cr、Co、Ni等)在巴颜喀拉山群不同层位的规律性含量变化,可作为巴颜喀拉山群内部划分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利用某些元素异常沿断裂呈斑点状、串珠状分布的特点(如Sb、Hg、Bi、Pb等)及较平直的化学分区接触边界(如Sb、Bi、As、Pb等)来推测、填绘断层,尤其在浅覆盖区识别、填绘隐伏断裂和区域性断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地图兴趣点分布式空间分析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互联网地图上海量兴趣点的应用分析需要提高效率的问题,该文利用MongoDB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分布式集群,对这些互联网兴趣点数据进行了储存;然后通过MapReduce机制改进并实现了适用于海量兴趣点数据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的Apriori算法和几个常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值计算方法;最后依据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的Web处理服务规范,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互联网兴趣点分布式分析服务实验系统。该文所提出的改进后的算法在数据吞吐量和计算效率上有优越性,且计算效率比传统空间分析工具和传统Apriori算法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是对电性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发展和补充,具有探测深度大、地形适应性强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平行辐射场源、带角度多辐射场源和单个源模型在空中产生的三分量瞬变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说z分量瞬变响应曲线形态最为简单,多辐射场源情况下响应增强的特点最明显,最利于数据处理和解释;x分量瞬变响应形态最为复杂,在全场域经常表现出极性反转的变号现象,但晚期信号幅值总是增大;y分量瞬变响应受电流方向和接收点位置的影响最大,曲线形态和响应幅值变化均较为复杂。结合偏移距变化下响应衰减幅度,建议工作区域偏移距控制在辐射源长度的5~6倍内为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勘查工作的野外施工布置及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同时获得了对该方法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