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631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土地利用规划日益得到各界重视,然而由于本身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通过回顾整理相关文献,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在问题与对策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从国外经验借鉴、国内理论性分析、相关实践探索等不同的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讨论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下部ODPl148站位沉积物中陆源矿物组分的含量、堆积速率、粒度、石英氧同位素及石英扫描电镜的分析,探讨南海沉积演化及其构造响应.结果显示,根据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可将南海海盆的沉积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扩张初期(34~28.5 Ma)、构造活动剧烈期(28.5~23 Ma)、构造活动减弱期(23~16....  相似文献   
943.
波形相关意义“重复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彤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11,27(4):335-347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在提高定位和震相识别精度、断层结构、震源物理及地震预测研究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值得关注的应用潜力.本文对有关“重复地震”的最新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944.
应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获得的1998-2005年4期重力场变化观测资料,结合EGM2008的重力场模型作为区域背景场.对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位场延拓和空间求导等方法,对震前的质源体边界特征进行跟踪和估定.同时,尝试利用一种应用空间相关性加权分析方法给出地震危险性空间...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目前结构行波效应研究现状,文中借助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一致与非一致2种激励方式对长度为33~264m的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一致与非一致激励下的柱弯矩,剪力以及轴力,详细讨论其随波速、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柱内力都遵循波速越慢,结构长度越长,行波效应越明显.框架柱弯矩第1层与2、3层差异比较大,增大的柱主要集中在结构第1层两端,1层中部和2,3层的柱均表现为减小;剪力与弯矩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只存在量上的差别,正负剪力与弯矩分别最大差异只有4.4%,-4.5%;波速、长度的改变对柱轴力的影响有限,变化幅度不超过2.7%.  相似文献   
946.
温江寺金矿是西秦岭东部地区三叠纪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容矿地层主要是钙质板岩和含炭钙质板岩。矿(化)体呈透镜状、扁豆状分布于钙质板岩和炭质板岩中。区内成矿元素为Au、As、Sb、Hg、Pb、Zn等低温蚀变组合,地质特征显示出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各类岩(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从矿石到泥质板岩再到花岗岩脉,Al2O3和K2O+Na2O含量逐渐升高,而CaO含量、K2O/Na2O具降低趋势;矿石中As、Bi、Co、Ni、Cu、W、V、Tu、U等微量元素含量和ΣREE、LREE/HREE、稀土配分模式与容矿地层相近,而与花岗岩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温江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密切。该金矿的发现,使得西秦岭三叠系沉积建造中金矿找矿有进一步向东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小,应变集中在韧性剪切带边部的片理化带内。R型聚类分析表明Au与Ag、Cu、Pb及Zn的相关系数远大于Au与Ni、Co元素的相关系数,甚至接近于1。研究认为:破碎蚀变带内由于应变软化导致脆性裂隙大量发育,易于成矿流体的迁入与淀积而强富集;片理化带由于应变集中,造成成矿流体的迁出而弱富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变形转换不仅控制了矿体就位空间,同时也决定着元素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8.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 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相似文献   
949.
海洋格点数据的无损压缩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点数据是海洋科学资料存储交换的重要形式,资料量的爆炸性增长给数据的存储、传输带来了巨大压力.海洋格点资料与大气格点资料的最大区别在于陆地格点上不存在海洋要素值.本文分析了海洋格点数据的基本特点,综合了行程编码(RLE)和增量编码的特性,设计了海洋格点数据的无损压缩方案.试验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压缩比,而且在有效精度...  相似文献   
950.
对紫外(UV)光降解-过硫酸钾方法分析溶解有机磷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在UV/加热条件下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最高.进一步考察氧化剂的酸碱性和浓度对溶解有机磷氧化率的影响.Cl-和海水介质可以使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显著降低.可以通过改变UV灯的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等条件提高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