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航空摄影测量应用十分广泛,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之一,航空摄影测量包括多个操作环节,空中飞行拍摄是其中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成图的精度、工程的成本和周期。为保证航摄飞行质量,提高航测的自动化水平,有必要建立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航空摄影测量飞行管理系统。本文提出基于组件技术的航空摄影测量飞行管理系统,对其GPS、GIS和航空摄影技术的集成和主要功能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2.
山东半岛黄海沿岸强壮箭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8月~2007年11月对山东半岛黄海沿岸海域进行的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根据强壮箭虫的个体丰度分析其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特征,并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其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半岛黄海沿岸海域4个季节强壮箭虫的平均丰度为63.2ind·m3,呈现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的变化规律。水平分布上,春夏两季形成的丰度密集中心多于秋冬两季,但高丰度区分布范围小于秋冬两季;春夏两季丰度密集中心主要分布于近岸海域,而秋冬两季则以远岸海域为主。垂直分布上,春夏季强壮箭虫表层平均丰度高于底层,而秋冬季表层平均丰度则低于底层;强壮箭虫存在一昼夜内2次上升和2次下沉的垂直移动现象,其上升和下沉的时间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强壮箭虫在山东半岛黄海沿岸海域呈现聚集分布。强壮箭虫的分布与多种环境因子变化有关,其中温度、盐度、桡足类分布是影响强壮箭虫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3.
分别于2011年5和10月对乳山湾及邻近海域进行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桡足类28种,其中春季22种,秋季20种。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春季桡足类平均丰度为13 967.19ind/m3,秋季为12 044.52ind/m3,春季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呈现以湾口为低值中心同时向湾内和湾外递增的趋势,秋季则呈现以乳山湾西流区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调查海区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156,秋季为2.122,该指数在春季航次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秋季,该指数则与温度和盐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两个季节中香农威纳指数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桡足类多为适应低盐环境的生态类群,其平面分布深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整体呈现出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双重差异。  相似文献   
194.
1∶5万地质调查在西昆仑北部库尔良地区库尔良群中首次发现了一套早中志留世花岗闪长岩体,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法获得其成岩年龄为429.6±1.4 Ma(MSWD=0.69)。岩石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高SiO_2(68.85%~72.49%)、Al_2O_3(14.08%~15.36%)、Sr(480×10-6~812×10-6)、Sr/Y(53.2~111.0),低Y(7.31×10~(-6)~10.30×10~(-6))、Yb(0.34×10-6~0.48×10-6),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38.4(La/Yb)N61.2,无显著Eu异常(0.86δEu1.03,均值0.98)。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K_2O(2.92%~3.48%)和较低的MgO(0.69%~0.84%)、Mg#(26.4~32.6)、Cr(15.1~28.2)、Ni(3.54~5.39)等特征,Na_2O/K_2O值为1.03~1.46(均值1.21)。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暗示早中志留世西昆仑发生了一次地壳增厚事件,彼时地壳厚度50 km。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以库地-其曼于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标志的原特提斯洋在早中志留世之前已经闭合,并已进入板块碰撞、挤压造山阶段。研究成果为原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事件提供了可靠的岩石学证据和精确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5.
“8.11”特大暴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勃  盛春岩 《山东气象》2000,20(1):46-48
通过鲁东南地区一次特大暴雨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分析 ,探讨了产生暴雨的一种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或等绝对角动量 (M)面上的位势不稳定及锋生次级环流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6.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的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起源于外胚层,腔内有角质衬里,中肠起源于内胚层,腔内无角质层。消化管壁均由上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前肠包括口腔、食道和胃,食道壁内褶形成食道嵴,食道嵴的折叠程度以及食道放射肌的排列密度随幼体发育而增加。胃的结构复杂,其内的角质层特化成前部的胃磨和后部的腺滤器。胃磨、腺滤器、贲门胃和幽门胃之间的比例以及贲门-幽门瓣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变化明显。中肠的前端背面有一对前盲囊管,沿胃的背面向前延伸,在发育上有长度的变化。中肠后端背面发出一支后盲囊管,在Z2形成,随后逐渐延长并发生弯曲。后肠始于腹部第二节,在蚤状幼体时最长可达中肠的两倍多,大眼幼体后随着腹部的退化而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7.
朱天征  腾岩 《贵州气象》1999,23(6):33-35
利用滨州地区1988-1997年的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hPa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8.
海上岛屿的消失是令人不安的,但海平面上升的故事比这要复杂得多。其实,岛屿消失的事情非常常见。世界上消失的岛屿包括:密克罗尼西亚消失了八个,所罗门群岛消失了五个,日本北海道附近消失了一个。然而,最近由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沿海地貌学家保尔·肯克领导的一系列研究表示,像图瓦卢这样的岛屿国家(长期以来是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典型代表)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岛屿还在变大。  相似文献   
199.
这是南亚次大陆印度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干燥的北部平原,迟缓的风在上空徘徊。10亿人正在将焦灼的目光投向天空.他们期待季风带来潮湿和降雨。然而天空依然是清澈的蓝天。携带着降雨的云彩何时才能到来?即使是最一流的气象学家也难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千里之外的南边,一艘科学试验船漂浮在孟加拉湾中部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船上有24名海洋学家,他们正在研究季风与海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0.
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河谷盆地,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适合农业耕种,但是,现在该盆地却由于缺水.正在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人口过剩、面积和以色列国差不多大小的费尔干纳河谷盆地,在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来自亚历山大大帝、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俄罗斯沙皇军队的征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