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114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8年初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覃志年  钟利华  刘莉红  曽鹏  符合 《气象》2010,36(10):14-20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0日,广西出现了195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平均气温最低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过程气温偏低程度达到了异常偏低的标准。利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广西历史上同期6次严重低温过程与2008年低温雨雪过程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性显著的4种环流指数进行了经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环流为偶极型,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和北太平洋地区为持续稳定的高压脊,同时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及孟加拉湾地区为持续稳定的低压槽,这种"北脊南槽"分布形势是造成广西异常低温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蒙古低槽、孟加拉湾低槽、东北太平洋阻高持续偏强,及副高西伸脊点位于南海至菲律宾一带海面的日数偏多是2008年初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组合异常,导致了广西异常低温雨雪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EMD在广西季节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系统是一种耗散的、具有多个不稳定源的非线性、非平稳系统。该文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的优越性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在处理非平稳信号中的优势,采用将EMD与SVM相结合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并应用到广西季节降水预报中。选取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1957—2005年6—8月逐年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序列作为试验数据,通过EMD算法将标准化处理后的距平百分率序列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和一个趋势分量,在分解中针对EMD算法存在的端点极值问题选择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对比得出极值延拓法效果更好。对每个分量构建不同的SVM模型进行预测,并通过重构形成最后的预测结果。试验中采用不经EMD处理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SVM算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案均方误差最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降水序列未来几年的变化趋势,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3.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0809号强热带风暴"北冕"路径和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北冕"登陆后路径发生左折进入北部湾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影响,(2)"北冕"结构不对称,(3)辐合带吸引作用及"双台风"效应,(4)"北冕"环流东北风分量大于西南风分量,(5)沿海地形作用;"北冕"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是,(1)热带辐合带在华南沿海活动,(2)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  相似文献   
94.
广西和贵州MCC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7年6月8~9日广西、贵州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引发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不连续后退向西发展,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MCC发生区对流层中低层随高度向西倾斜高能管的形成,维持了MCC发生区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华北高压底部东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产生的锋生,有利于MCC的形成;对于MCC的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在CAPPI(1.5 km)径向速度图上看到:首先有西南低空急流生成,接着在西南低空急流左侧出现气旋性辐合或经向辐合;和类似飑线的强对流云带的东移转向南压配合,生成范围很大的径向强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减弱消失,预示着MCC的减弱或消散.  相似文献   
95.
广西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延伸预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CEP/NCAR的1958-2008年3~6月的逐日20时SLP、850 hPa、700 hPa、500 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选取覆盖广西区域的16个格点进行Lamb环流分型,分析造成广西区域性暴雨的主导系统.利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测方法,制作延伸期内区域性暴雨过程预测.2003-2008年6月的实际预测结果检验表明,预测准确率可达70%,为短期气候过程预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利用T639、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213号强台风“启德”后期快速移动以及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启德”强度强、移速快、风雨大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处于加强之中,脊线稳定维持在30°N附近,面积指数、前度指数大,边缘覆盖至桂北,抑制了“启德”的北抬,副高南侧偏东风引导“启德”的西行;(2)“启德”进入北部湾及第二、三次登陆前后,其环流中的东西风分量差≥12m.s-1,南北分量相当,强大东风导致其快速的向偏西方向移动;(3)热带辐合带在20°N附近呈东西向分布,并与孟加拉季风低压相连,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季风急流输送的不稳定能量和充足水汽对生成于热带辐合带之中“启德”有加强作用,并有利其沿辐合带向西移动;(4)较小的垂直风切变和较大的水汽辐合为“启德”产生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9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EC再分析、卫星云图、雷达、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白鹿"台风(1911)残涡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鹿"台风残涡暴雨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强水汽辐合条件共同作用下造成的。有利的环流条件使停编后的"白鹿"残涡强度维持、加强,卫星云图显示"白鹿"南半环云系发展旺盛、密实,雷达回波显示残涡螺旋云带的前端有新生对流发展、传播,从而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98.
利用1984—1993年2—5月逐日冰雹资料及历史天气图,对10年来我区春季冰雹天气特点及影响情况,以及大气环流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多雹与少雹两种不同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对1980—1989年3—5月中的73次南支槽影响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得出五种类型南支槽云系结构特征,这为应用卫星云图资料预报广西暴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