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政府规划约束下的城市空间增长多智能体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政府规划约束下的包含多种类型智能体和环境因素的城市空间增长多智能体模拟模型,通过居民、开发商和政府三类智能体之间以及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了城市空间增长情况。模型将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区纳入政府的土地利用政策,探讨了政府规划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优化。在Repast和ArcGIS的实验环境下,以南京市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为研究区设置了四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了2001-2007年研究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对比不同情景下模型的模拟精度,说明正确合理的政府规划引导对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的必要性。该模型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增长机制,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基于C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唐为安 《气象》2013,39(9):1171-1175
本文运用淮河流域17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共5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历史干旱灾情资料,研究CI指数在淮河流域的区域适应性,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淮河流域近50年的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基于CI指数计算得到的历年干旱日数与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CI指数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淮河流域年均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流域北部多于南部;流域东部和西部的干旱日数略有增多趋势,而中部和北部的干旱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94.4%,前3个分布型依次为全流域干旱日数一致多或少型、南北相反型以及东西相反型;1961年以来干旱日数共经历了由少到多4个循环交替,目前正处于相对偏少期;M K突变检验表明近50年来淮河流域干旱日数没有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3.
多普勒雷达回波在高空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中,应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为高空探测前期的准备、气球净举力大小的估算、各类恶劣天气下放球时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对提高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4.
断层面上的断层泥对断层的运动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在查明1920年海原地震断裂带西端14公里长的黑色粘土矿物的构造部位、产状、分布、变形特征、性状和组成成分与分量之后,讨论了黑色粘土矿物的成因及其在海原地震蕴育破裂过程中的作用。 野外和室内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粘土矿物不是1920年海原地震强烈错动时的产物,远在早更新世以前古生代末就已形成。其至少延深到3—4.3 公里以下。据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矿物成份主要为伊利石 高岭土 绿泥石 朦脱石、石英等,其含量分别为56%,26%,15%和3%。按照T·Shimaoto 和J·M·Logan 的实验结果,它在1920年海原地震的蕴育中可能起了“调整单元”与“终止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砂金样品,尤其是砂钻样品,常会有工具铁屑混入.淘洗后的灰砂如不及时晒干或烘干,而直接装入袋内,因潮湿形成铁的氧化物将附在金的表面.小的铁屑、褐铁矿和电磁性矿物有时还粘在金的颗粒上.当用磁选分离样品时,金便进入电磁性甚至强磁性部分中,从而降低了金的品位.这种现象在南方尤其严重.据湖南某地5000个见金样品的统计,电磁性部分见金1146个,占22.92%;强磁性部分见金853个,占17.06%. 我们对古龙干河砂金矿品位大于0.05g/m~3的174个钻孔共2389个样品的电磁性部分,用1∶1盐酸进行溶解处理.见金的有121个钻孔,占69.54%,品位平均相对误差4.05%.其中-钻孔基本分析金  相似文献   
166.
湘东北文家市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湘东北文家市首次识别出蛇绿岩套残片 ,它由变沉积岩、变玄武岩、变辉绿岩、变辉长岩、变辉石岩类及变硅质岩组成。综合其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 ,提出文家市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有限小洋盆的构造环境。文家市蛇绿混杂岩带、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和“S”型花岗岩等构造岩石组合记录了碰撞造山的全过程 ,证实了江南雪峰古陆属元古宙造山带。这一发现为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架和地壳演化提供了依据 ,同时该地区也将成为研究早期华南大陆地壳演化———武陵运动的关键地带。  相似文献   
167.
李炜  谢志海 《测绘》2012,(5):212-214
可航区域对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的可航区域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可航区域提取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基于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TIN,提出一种快速地提取出河流可航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8.
本文采用IPCC推荐的表观消费量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0省区1991到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发现:(1)排放总量由 2293.01Mt 增长到 7467.77Mt;(2)煤炭消费的排放比重最高达到79.98%;(3)人均排放量由 1.98t 增长至 5.57t;(4)CO2排放强度显著降低,由6.66 kg USD-1降至1.07kg USD-1,近年来趋于稳定;(5)区域发展不平衡始终存在,根据省际数据,在一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消费。关于CO2高排放,中国已经做出承诺并采取了行动。基于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综合考虑,健康的产业结构、化石能源集约利用,以及区域发展平衡应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9.
监控视频中目标车辆速度被动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事先没有安置测速装置,事后仅通过监控视频进行处理的目标车辆速度被动式测量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阐述被动式目标车辆速度测量的概念、基本原理;视频画面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被动式目标车辆速度测量时方向与标定点的选择;不同监控点之间目标车辆的平均速度测量和同一监控点中目标车辆速度测量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0.
烟台国土资源移动系统应用GIS强大的移动性、服务实时性、数据资源多样性和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其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服务器端交互,在移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把采集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并发布给用户,进行空间信息服务。该系统建设是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国土资源实时办公、动态监管的需求,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公多样化,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效率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