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海底赋存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与陆地采矿相比,海底采矿受上覆水体威胁巨大。因此,准确掌握采空区上覆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设置合理的顶部预留隔水矿柱,对海下采矿工程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这一典型的海底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海矿山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方法,重现了海下充填开采过程,阐明了动态开采条件下海底矿山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三山岛新立矿区的临界开采高度为- 85 m,顶部预留隔水矿柱的最小厚度为50 m。若开采超过该临界值,采空区和顶部含水层将发生贯通性破坏,其失稳模式为断层活化。研究成果可为新立矿区预留矿柱高度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矿山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金川二矿区14行风井破坏返修后,新井筒上部又出现了两条较大的近水平的裂缝,对此,进一步提出对返修后井筒的再加固方案。本文结合金川矿山地表岩移GPS监测结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再加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实施浅部的加固措施并没有改变竖井受采动影响的程度,更未实现预期的加固效果。继而对加固锚索施加预应力来检验加固方案本身的适应性,发现加固前后竖井井壁位移和应力的大小、分布也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对于采动影响区内的竖井,采取单纯浅部加固的方案并无效果。最后,综合考虑14行风井破坏的原因、前期加固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岩移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立金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指出新立金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根据矿坑渗水点分布特征、渗水强度及水力联系,将矿区整体划分为七大渗水区域。并基于矿区地质结构特征和岩体透水性的差异,建立了矿区岩体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模型,对岩体结构类型、结构模型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最后提出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4.
以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为依据,结合防雷工作实际,介绍了计算机机房的防雷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65.
利用鹤壁市所辖鹤壁、浚县、淇县3站1965~1999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鹤壁市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盛夏季节,7~8月达到峰值;雷暴的年际变化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平原明显少于丘陵,这可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6.
工程开挖面附近卸荷扰动区的岩体,受结构面和拉应力共同影响作用,其变形和破坏具有拉剪复合特征。为研究节理岩体的拉剪力学特性,基于颗粒离散元法针对共面断续节理岩体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假设粒间接触的力学参数服从Weibull分布表征岩体的非均质性,探讨了非均质性、均质度、法向拉应力和节理连通率对节理岩体拉剪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拉剪应力条件下非均质性节理岩体主要沿阶梯型破裂面破坏,剪应力-水平位移曲线可以分为线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峰值及峰后阶段;随均质度提高,节理岩体的剪切强度逐渐增加且提升幅度逐渐减弱,趋于均质岩体,岩体中微裂纹由弥散型分布向破裂面集中;节理岩体峰值剪切强度和法向拉应力的大小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岩体剪切强度随节理连通率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7.
查明地基岩土体结构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地层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结构勘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加固和设计方案的选择。通过引进、介绍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察的原理和方法,本文以一城建地基岩土结构勘察工程为例,开展了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工作。根据瞬态瑞雷面波勘探结果和少量钻孔资料,对场地内存在松散层和空洞等不良地质结构体的分布进行了识别。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瑞雷面波勘探结果与工程钻探数据相结合,提高了面波反演解释的准确性,达到综合勘探的效果,最终解释地层松散层、空洞结构异常10处,其中有6处为钻探工程所验证,研究结果为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8.
水力压裂可显著提高页岩气等致密储层岩体的渗透性以增加油气产量,然而受多因素影响,水力压裂形成缝网结构的机理和压裂优化设计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本研究基于渗流-应力-破坏耦合计算模拟方法,对不同水力加载条件下的非均质储层水力压裂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过程中起始注水压力和增量大小对水力压裂缝网扩展和改造区域形态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起始注水压力小于等于模型材料体抗拉强度,并缓慢增压致裂时,压裂过程可近似视为稳态应力-破坏-渗流耦合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这种情况下仅在压裂井孔周围形成两组对称式的伞状水力裂缝带。当对模型体施加高于模型材料体破裂压力的注水压力时,相当于对压裂孔快速施加高动水压力,水力裂缝沿压裂孔全方位迅速萌生并快速扩展,当注水压力值高于破裂压力一定幅值时,压裂改造可形成围绕压裂井全方位的放射状裂缝网络,使压裂储层得以最大范围改造。在拟静力和拟动力两种加载条件下,不同水岩相互作用机理是造成不同水力加载条件出现不同缝网结构的力学机制,而对于实际的页岩气储层改造,压裂产生围绕压裂井全方位放射状的缝网结构则是一种最优的体积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69.
利用2014-2018年5-9月间山东大监站逐日降水资料、Micaps常规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山东暖区暴雨分为锋前型、暖切变型、副高边缘型和急流型4大类,并对山东暖区暴雨的垂直结构、对流特性以及环境参量特征进行统计。主要结论为:(1)山东暖区暴雨的低空风场主要以西南风或东南风为主,且整层风场随高度顺转。高湿区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大气的自由对流高度和云底高度较低,湿层和暖云层深厚,其中急流型湿层和暖云层最为深厚。(2)山东暖区暴雨发生时,K≥30.5℃, 0.72≥SI≥-6.87,假相当位温≥334K,垂直锋区的北界位于37-39°N之间,暴雨落区位于锋区北界南侧2-3个纬距范围内。(3)暖区暴雨上空辐合中心平均值为-3×10-5 s-1,辐合中心均出现在700hPa以下;垂直速度中心的平均值为-1.1×10-5 hPa.s-1,大值中心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涡度中心的平均值为5×10-5 s-1,正涡度主要在低层,且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q925≥16g.kg-1,q850≥12g.kg-1,q700≥9g.kg-1,暖区暴雨的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平均值,850 hPa是-2.3×10-6 g.cm-2.hPa-1.s-1, 700 hPa 为-1.2×10-6 g.cm-2.hPa-1.s-1。  相似文献   
70.
基于1961—2020年南疆西部16个气象站初雪资料、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南疆西部近60 a初雪的气候特征,以2020年11月20—22日典型强初雪天气为例分析了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雪高低空环流配置、水汽特征及雨雪转换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南疆西部平原初雪变化稳定,山区初雪呈显著延迟趋势。强初雪发生在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呈现异常“+-+”的距平分布和500 hPa典型的“东西夹攻”形势下,深厚的中亚低涡为暴雪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和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为暴雪提供动力条件。暴雪区中高层水汽主要来自偏西路径的欧洲大陆、西西伯利亚及黑海、里海、客拉海等洋面,低层水汽主要来自塔里木盆地内部回流的水汽。低层环境湿度、边界层温度平流及云层属性差异是造成此次暴雪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云顶发展旺盛的冰晶云在干燥的低层环境下更有利于降雪。850 hPa气温<0℃可作为此次南疆西部暴雪天气雨雪相态转换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