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亚利桑那州北部高原和峡谷地带出露有数千个溶蚀塌陷角砾岩筒。这些岩筒从密西西比纪红墙灰岩(Mississipian Redwall Limestoile)开始,一直到晚古生代岩层中都有分布,部分延伸到三叠系莫因科皮和钦纳尔组(Moenkopi and Chinle Formation)。一些高品位铀矿的岩筒还伴随有潜在经济价值的Ag、Pb、Zn、Cu、Co和Ni,一直刺激着亚利桑那州北部的采矿活动,尽管其中有些元素的市场需求下降。已经验证的和尚未验证的共900多个角砾岩筒,本次研究了一部分,在过去的六年期间进行了地质填图工作。在填图过程中,找到了许多探测矿化角砾岩筒的勘探判据。1983年在默豪克峡谷(Mohdwk Canyon)西部发现了一个岩筒,由于它具有以下的勘探判据,因此,在1984年进行了钻探。 1.有同心内倾的地层; 2.沿一封闭圆环产生侵蚀; 3.有放射性异常。 4.针铁矿假象和黄铁矿印模; 5.胶状的染色石玉髓; 6.有表生Cu矿化; 7.角砾化; 8.在地表露头上微量元素Ag、As、Cd、Co、Cr、Cu、Mo、Ni、Pb、Se、U、V、Zn的丰度高。在这个岩筒上打了5个岩心钻,在岩筒的30英尺高的溶洞中由于套管失落、漏失循环液及水的消耗量太大等钻探问题,使钻探结果受到限制。由于岩筒中心的钻孔中采集的岩芯说明1010英尺的整个深度都已角砾化,黄铁矿的丰度高,并有少量的方铅矿。钻孔γ的测井在1335英尺处(低于1000英尺没有得到粉样),发现在1191英尺处有一个1厚英尺含0.52%eU_3O_8的区段和一个平均含0.04%U_3O_8的20英尺的矿带。这些都与被凯伯布灰岩(Kaibab Limestone)的哈里斯伯格吉普西费勒斯段(Harrisburg Gypsiferous Member)覆盖的高原相似,其矿体的顶部位于相同的地层。默豪克峡谷岩筒(Mohawk Canyon Pipe) 的矿化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为了评价其经济潜力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钻探工作。  相似文献   
532.
利用实测潮汐资料的对比分析及水准测量结果,证明龙口海平面上升是由于码头扩建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33.
关于电子地图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地图(或GIS)人机交互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GIS人机交互界面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且向着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大多数的电子地图或GIS软件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某些方面(如文件、视图的操作等)趋于相同,但GIS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仍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机界面设计标准,这也就导致了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给工作和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本文在分析研究电子地图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现状、界面设计影响因素、人机界面类型等基本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地图为中心(Map-Centered)的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依此原则提出以地图为中心的电子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以地图为核心,地图在多媒体电子地图中扮演着人机交互界面的角色。  相似文献   
534.
到了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龙门石寨”一景是不能不去看的。为了保护景点和游客观景的安全,景区管理部门专门修建了有特色的栈桥。沿着栈桥一路看去,你会被那气势磅礴的石海所震撼!在“龙门石寨”入口处,竖有一块景点说明牌,说明它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上部凝固的熔岩被下部流动的熔岩推挤破碎而形成的块状熔岩流。  相似文献   
535.
气候模式中积雪覆盖率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基于NCEP再分析的近地面气候资料驱动陆面过程模型NCAR CLM3,检验了6种积雪覆盖率参数化方案(CLM3、Douville1995、Roesch2001、Wu2004、Yang1997、Niu2007)模拟的积雪覆盖率的季节变化,并与NOAA AVHRR得到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NCARCLM3的物理过程框架之下,CLM3、Douville1995、Roesch2001三种方案低估了广大地区的积雪覆盖率,模拟的雪线位置偏北,尤其是在秋季积雪初期;Wu2004方案低估了秋季欧亚大陆的积雪覆盖率;Yang1997方案模拟的积雪覆盖率有些偏高,尤其是在积雪覆盖区的南部边缘;考虑积雪密度变化的Niu2007方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Yang1997方案的正偏差.春季末期,6种方案模拟的雪线位置都偏北.在地形比较平缓的地区,Niu2007方案的整体效果最好.观测和模拟的积雪覆盖率的出现频数大部分集中在低(小于0.2)和高(大于0.8)覆盖率等级,中等覆盖率所占比例很少.  相似文献   
536.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该流域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为深刻,是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37.
沙枣树的出胶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树的出胶量与多种影响因子有关。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沙枣树出胶量与自身的生理活性有关,而生理活性取决于水分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相对湿润林带,沙枣树出胶量较高,而水分条件较差的干旱林带,沙枣树出胶量较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出胶量火小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干旱条件:气温对激活和提高树木生理活性有积极作用,沙枣树的出胶量随气温升高显著增加,出胶旺盛季节通常在5~7月;沙枣树的创口类型和数量影响出胶量,出胶量有随创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创口类型的数量对出胶量的影响是不同的,机械伤害和病虫害是造成沙枣树创口产生的原因之一;树龄与树木的生理活性对出胶有直接关系,树龄25年左右的成熟林出胶量最高,极显著地大于树龄17年的中龄林和41年的过熟林。过熟林遭受病虫害侵袭的程度远较中龄林大,出胶量也大于中龄林木。  相似文献   
538.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宜昌水文站观测的泥沙输送量逐年增加,但是到了90年代却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泥沙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乱伐森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改变,而减少的原因则可能是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在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坝而造成的。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源区之一,90年代每年从嘉陵江流域到长江的输沙量减少到1988年前的约36%。因此,分析该流域每年泥沙输送动态及其变化原因,对制定减小水土流失的森林规划,防止三峡水库的淤积以及保护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开发并改进了一个流域集水坡面上的侵蚀模型,并将它应用到1987年的嘉陵江流域,以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被用于月度泥沙生产量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539.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CaO和TiO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锆石Lu-Hf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岩浆温度分别为762~795℃(平均781℃)和769~773℃(平均771℃)。角闪石温压计约束白龙山闪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18~760℃(平均734℃),压力介于125~208 MPa之间(平均151 MPa);俘虏沟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29~776℃(平均741℃),压力介于133~231 MPa之间(平均176 MPa)。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13.67±0.61) Ma (MSWD=1.4,n=39)和(211.73±1.02) Ma (MSWD=1.9,n=14)。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明显富SiO2和K2O,贫MgO、CaO和TiO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源区可能是泥质岩。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其温度为755~773℃(平均764℃)。所含锆石往往发育继承核,其年龄介于207~2490 Ma之间。最年轻的岩浆锆石约束岩浆侵位可能发生在(211.20±1.1) Ma (MSWD=0.34,n=10),这些岩浆锆石随后被热液增生边包裹,U-Pb年龄约束岩浆-热液事件发生在(185.10±0.89) Ma (MSWD=4,n=5),可能记录了后期伟晶岩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大红柳滩地区同时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形成于中温(734~781℃)、中压(151~176 MPa)的条件,岩浆-热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33 Ma,为形成超大型规模矿床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40.
我国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灾害综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冰湖溃决是我国西藏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破坏力强和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造成下游地区遭受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冰湖溃决成因特征是形成机制、早期识别和危险性评价等冰湖溃决研究的基础,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的基础调查工作存在资料分散甚至缺失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重新梳理了我国西藏地区的冰湖溃决事件及基本特征,共调查出33个冰湖37次溃决事件,其中2个为冰川阻塞湖(简称冰川湖),划定了冰湖溃决高发地带的地理分布位置,分析出冰崩/冰滑坡、埋藏冰融化、冰川融水、强降水、泥石流和上游冰湖溃决洪水6种诱发原因,为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研究提供基础调查成果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