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晚更新世黄土渗透性的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燕  邢鲜丽  李同录  徐平  刘树林 《岩土力学》2012,33(5):1313-1318
非饱和黄土的渗透性是非饱和黄土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土不同方向的渗透性对确定其湿陷范围和由于水的渗透引起的黄土滑坡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了黄土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机制。以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西安Q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用TEN型张力计测量了黄土试样不同方向的、不同含水率下的吸力;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测量了黄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饱和渗透系数。结果表明,当体积含水率在23%~41%时,张力计沿不同方向插入土样所测吸力相差不大;竖直方向的饱和渗透系数是水平方向的4.02倍。在吸力测量的基础上,根据土-水特征曲线,确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非饱和黄土的渗透系数。得出在黄土不同方向,随着吸力的增大或减小,渗透系数减小或增大;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普遍地大于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当吸力小于57 kPa时,随着吸力的增大,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差值减小。通过观测黄土的结构,得出黄土结构对其渗透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2.
金英金矿成矿阶段化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介绍了金英金矿围岩、含矿岩层和矿区构造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脉间的穿切包容关系,将矿床形成划分为4个矿化阶段,即早期硅化石英-金-烟灰色黄铁矿阶段;微细粒硅化石英-金-星散浸染状黄铁矿阶段;重晶石、玉髓-金-赤铁矿阶段和微含金细粒黄铁矿—白铁矿迭加矿化阶段。详细地论述了个成矿阶段每一成矿阶段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453.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454.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相似文献   
455.
本文利用北极黄河站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ASI)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联合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valbard雷达(ESR),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雷达等观测,研究了发生在2003年12月22日0900-1010 UT时间段内极区电离层极光和等离子体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行星际磁场(IMF)条件下,黄河站极光ASI均观测到了一系列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其特征为极光在赤道向一侧点亮后向高纬扩展。这些PMAFs都伴随有明显的粒子沉降特征,且在IMF北向时该粒子沉降能达到更低的电离层E层区域,而此时这些PMAFs相应位置的高纬电离层出现了一个典型反向对流涡,这是高纬(尾瓣)重联的典型特征之一。这些结果表明北向IMF条件下的这些PMAFs是由高纬重联所产生。在IMF南向时,黄河站观测到的PMAFs可跨越更广的地磁纬度,表明其演化时间亦较长,其相应区域的电离层特征也表明该PMAFs由日侧磁层顶低纬磁重联所产生。  相似文献   
456.
???????????????????????Ч???????????????????????????????????? ???GOCE??????????????????????????????????????????????????????????????????????????????С????????????????????????????????????????????????????????????????????????????????????????????????????????????????????????С?????????????????????????????????????????  相似文献   
457.
布东拉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冈底斯岩浆岩带新发现的少有的中型岩金矿床。矿床位于措勤弧后盆地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于北西向次级断裂带中,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矿体由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自然金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岩浆岩和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北西向构造、围岩蚀变、含硫化物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冈底斯金矿床的矿床类型,对金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8.
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划分与资源潜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最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地质找矿勘查部署最直接依据。利用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成果重新厘定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部署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有重要实际价值。成矿区带划分一方面要以区域构造环境及演化为纲,对成矿域、成矿省进行科学划分;同时要研究成矿本身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矿床的多元地物化遥等成矿信息,使得成矿区带符合成矿实际,能够直接找矿。部署区带是根据国家找矿工作部署出发,对成矿区带进行优选排序,具有引导导向作用,往往也能大大促进部署区带地质找矿突破。本次工作以23个矿种圈定成矿靶区,重要矿产地、物化遥异常等信息,并在最新划分的90个三级成矿区带基础上,划分了26个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重点成矿区带,并进一步优选10个重点部署区带。  相似文献   
459.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吉黑东部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我国下一步找矿的重要地区之一,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吉黑东部Au-Ag-Cu-Mo-石墨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III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Au-Ag-Cu-Mo-石墨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和多系统控制的特点,在时间演化上表现为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点,其中海西期与印支末期-燕山期是成矿大爆发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石墨铁金矿、海相火山气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和岩浆型铜镍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Au、Ag、Cu、Mo、石墨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3个远景区,其中7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0.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