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21.
针对目前众多学者主要针对夏季热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相对单一,且融合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季节相关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基于2017-2018年Landsat8遥感数据,反演济南市中心城区四季的地表温度,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剖面法分析不同季节热环境空间分布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地表遥感指标和热环境进行相关性和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中心城区除冬季,地表温度分布东高西低,与 自然地表、工业生产、人口活动等区位要素关联密切;气温骤降与骤增导致温度斑块割裂、聚合;水体、水汽与建筑的交互作用对春、夏、秋季的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水体与不透水面(交互因子:0.392 952)对冬季热环境交互影响最大;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多因子影响,其中植被与水体(交互因子:0.379 927)、植被与水汽(交互因子:0.380 707)协同降温效应最优,建筑与植被(交互因子:0.278 922)协同保温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522.
李琛强  娄宁  杨永崇  王涛  邢晓露 《测绘科学》2021,46(11):173-180,200
为深入研究路网变化与城市空间变化的相互关系,基于扩展空间句法(sDNA)理论,以路网数据为数据源,通过道路接近度变化定性描述路网结构时空演变,利用道路接近度与城市边界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相关系数定量探究相互影响关系,最后以道路密度为比较对象,反映道路接近度在表征城市空间变化方面的优势.结果 表明:2010-2018年间,西安市路网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前期路网骨架整体向外扩张,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后期路网骨架变化趋于稳定,变化主要体现在路网内部结构逐渐丰富;相比道路密度,道路接近度在反映路网变化时更直观、更准确、更全面,其与城市边界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该研究为扩展空间句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23.
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地理信息服务的互联共享与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面对资源海量、多源异构的地理信息服务,如何实现服务的有效组织并提供合理高效的服务组合,拓展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范围,满足更高层次的应用需求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构建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并通过语义实现服务协同,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络研究的现状,依据服务网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服务网络的表达和优化、服务协同的构建和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构建的地理信息服务协同方法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出了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及协同面临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4.
针对防洪保护区溃堤及漫堤洪水演进数值模拟面临复杂计算域、河道-防洪保护区洪水耦合作用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侧向联解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构造并求解Riemann问题实现一维-二维模型耦合,有效克服了基于堰流公式的传统方法难以处理模型间动量交换的缺点,也避免了堰流公式中流量系数选取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时间步长自适应匹配方法,解决了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时间步长不一致问题.算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河道-防洪保护区耦合系统中漫堤洪水和具有任意溃口形状的溃堤洪水演进过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5.
吉林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为一典型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内。矿床的成矿阶段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磁黄铁矿-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化5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0℃~417.6℃,盐度为4.48%~41.05%。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具有规律的演化,均一温度分别为400℃~417.6℃,340℃~378℃,230℃~340℃,218℃,160℃~185℃。其中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05℃,盐度为34.43%~41.05%,密度为0.94g/cm3~1.03g/cm3;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417.6℃,盐度为4.48%~13.55%,密度为0.62g/cm3~0.97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O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大黑山钼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26.
近年来蓝色蛋白石的研究仅限于矿物成分及致色机理,并未对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EMPA)、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振动光谱、官能团表征、矿物组成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色蛋白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非晶态蛋白石,且振动光谱与天然蛋白石存在一定程度的频率位移。EMPA分析结果显示蓝色蛋白石主要元素为Si和Cu,且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为742 nm附近一吸收强度较高的宽谱带。综合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得出,蓝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为Cu,在其内部呈典型平面正方形结构的[Cu~(2+)(H_2O)_4]~(2+),且Cu含量与其蓝色的体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Cu含量增加蓝色体色更加浓艳。  相似文献   
527.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_(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_(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8.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器官碳(C)、氮(N)、磷(P)以及沉积物中有机碳(sedimental organic carbon, SOC)、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三个演替阶段的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和沉积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在三个演替阶段植物中均表现为叶、茎大于根(P<0.05),白骨壤叶和茎的N、P含量显著高于秋茄和木榄(P<0.05),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对于养分的利用策略不同,演替初期为竞争,演替后期为防御。相关性分析显示,秋茄茎与根中的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木榄叶与茎中的N含量、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树植物叶、茎的N、P含量与土壤SOC、TP以及C:N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由海向岸的群落演替,红树植物生长从N限制转为...  相似文献   
529.
主编致辞     
<正>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在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部特提斯构造域的共同作用下,改造了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发生了地形倒转以及地貌系统巨变。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深远影响几乎涉及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所有领域,对中国大陆构造地貌格局、盆地形成、河湖系统演化、气候系统、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巨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深入开展中国大陆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530.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成功组网,新启用的B2b信号由于承载着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而备受关注,但该信号的应用尚未普及,为探究PPP-B2b信号的服务性能,针对自研板卡接收的B1C和PPP-B2b导航电文数据,以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提供的精密星历产品及其插值结果为参考基准,计算卫星定轨结果与参考基准的互差序列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估广播星历和PPP-B2b精密改正轨道的轨道精度.结果表明:广播轨道在径向(R)、切向(T)、法向(N)的精度均值分别为0.19 m、0.65 m和0.89 m;精密改正轨道在R、T、N的精度均值分别为0.13 m、0.32 m和0.29 m;自研板卡接收的PPP-B2b信号满足PPP的应用要求,为下一步开发基于PPP-B2b信号的相关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