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地下冰是冻土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存在对工程影响极大。我们于一九七七年四月至九月对青藏线风火山地区二十余公里地段内地下冰的一般特征,冰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通过对富含地下冰地段内轻、重矿物的分析和易溶盐的测定,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2.
结合三维建模和电子地图的基本理论,根据地质公园的特点,利用ERDAS实现大面积区域三维可视化,并结合3DS MAX丰富的建模技术及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地质景观演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采用“超地图”的形式来组织各种地图数据以及超媒体相关信息,从内容结构设计及特点进行论述,实现了伊通火山群的三维电子地图,展示出“伊通型火山”的特点。为科研、科普和旅游提供了方便、直观的信息表现形式,拓宽了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丰富了电子地图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3.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库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补给水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划分了滨海河谷型、山间盆地(河谷)型、山前冲洪积平原(扇)型、冲积平原埋藏古河道型等四种地下水库类型,并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和新增地下水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在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尚有宜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库址35处,总库容28.85×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60×108m3;有宜建山间盆地(河谷)型4处,总库容1.22×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0.24×108m3。目前,区内已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8处,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89×108m3,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滨海河谷等地区选择适宜地段,建设地下水库,对于缓解环渤海地区缺水、改善水质、防止海水入侵等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太行山区的阜平杂岩经历了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传统上视为古老的太古宙地层,其形成历史和演化对正确理解华北克拉通前寒武地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整理后进行属性数据、图形数据采集,利用GIS软件形成不同格式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库存储、查询、分析、检索的目的,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利用MAPGIS软件以及基于MAPGIS上开发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建立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重点提出了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综合采用用地面积、构成占比、增量占比以及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各地市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并从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地表覆盖变化驱动力、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地表覆盖在过去的20 a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其减少率为11.63%;人造地表扩张速度较快,增长率高达80.92%,其他地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草地和森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东丘陵的东北部地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中部区域,湿地和水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平原北部沿海地区和南四湖地区.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是由多种驱动力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经济的增长、人口的流动、政策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37.
当前人口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基于单因子影响力探讨,多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因素和其交互作用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作用,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相比工作时段,休息时段人口相对分散,但中心空心化趋势不明显;2)从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来看,第三产业企业密度、路网密度、房价、地铁站可达性等对人口集聚影响最大;3)人口集聚受到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明显,其中第三产业企业密度与房价以及第三产业企业密度与POI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力最强.  相似文献   
38.
39.
???????????????????????????????????????????????????80 cm??130 cm??????????????????????仯??????0.02×10-8 ms-2/cm??????????仯????仯??????????????????????FG5??A10???????????????????????????????????????????????????仯????????  相似文献   
40.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mesoscale ocean eddies has recently become one research hotspot in physical oceanography.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survey the general kinetic and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ean edd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attempt to examine eddies' internal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a hybrid method to trace eddies' propagation in the SCS based on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ddy centers, footprint borders, and composite borders. Eddy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results were represented by a GIS-based spatiotemporal model. Information on instant states,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events of disappearance, reappearance, split, and mergence is stored in a GIS databas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against the ten Dongsha Cyclonic Eddies(DCEs) and the three long-lived anticyclonic eddies(ACEs) in the northern SCS, which were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Our study confirm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eddies. Furthermore, we found more DCE-like and ACE-like eddies in these areas from 2005 to 2012 in our databas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disappearing, reappearing, splitting, and merging activities shows that eddies in the SCS tend to cluster to the northwest of Luzon Island, southwest of Luzon Strait, and around the marginal sea of Vietnam. Kuroshio intrusions and the complex sea floor topography in these areas are the possibl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se spatial clus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