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5篇
海洋学   5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若干水文特征和环流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底层人工水母的漂移路径及等密面深度的分布对夏季环流作了阐述 ,提出夏季南黄海环流并非单一的气旋式系统 ,其内部还存在着气旋、反气旋的多个较小的环流 ;东海北部交替出现气旋、反气旋涡旋。  相似文献   
42.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水温资料建立了无维深度η和无线温度θT以及相应的水温垂直剖面的相似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设:上均匀层厚度h=h(x,y,t)、表层水温Ts=Ts(x,y,t)、上均匀层以下的温度Tz=Ts(x,y,z,t)、底层温度TH=TH(x,y,t)、流速分量u=u(x,y,t)、v=v(x,y,t)和海面起伏ζ=ζ(x,y,t),提出了水温垂直结构的二维数值预报模式,模式的求解是用“ADI”和“HN”法进行.文中引列了预报时效为4天的试报结果,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3.
本文根据C.A.等(1963。1965)提出的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无因次普遍函数,利用1957~1964年暖半年渤海、黄海、东海159个站次连续站的资料和作者(1983)提出的海面热量平衡的简易计算公式计算海面的热量收支,建立了海洋上均匀层厚度、温跃层强度和跃层下界深度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式。该模式反映了形成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同时避开了一般理论模式中的起算点和目前难以获得的物理海洋学参数,而可以直接利用表面水温、气温和风速进行海洋上层温度特征的计算。  相似文献   
44.
文中,以水温垂直剖面的自模性将其由T-Z分布变为θ-η剖面为基础,在考虑海面加热,忽略热平流效应和来自海底的热通量情况下,将海洋分为4层,并在各层内利用其自模函数的积分趋于常量的特性,对引入自模函数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推导运算,导出描述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7个特性量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这些特征量之后,代入含有自模函数的温度表达式,即获得预报的整个水温剖面。为了检验模式的功能,我们利用东海西北部海域中27个测站,以5月5日和5月10日实测的特征量作为初值,分别试报了5月10日和5月15日的特征量及水温剖面。试报的结果表明:试报特征值和温度剖面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特征温度小于或等于0.23℃,特征深度小于或等于1.18m,而水温剖面小于或等于0.20℃。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5.
根据含中层冷水海洋垂直热结构的特征,将其分为4层,并考虑来自海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因子、水层界面剪切应力和卷挟热交换、热平流、混合及地形影响等条件下,从原始动量、连续方程组及热传导方程出发,对整个海洋和各水层分别进行垂向积分,导出相应的描述风生界面起伏、各水层平均流场和温度场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各水层的平均温度场Tk(k=1,2,3,4)后,根据Tk与对应水层界面特征温度间的关系获得后者,最后通过水温剖面表达式获得含中层冷水海洋的三维热结构.为了检验本模式的功能,以时效为5d试报了5月15日研究海域的三维热结构,并将试报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报水温的均绝误差为025℃,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6.
利用在水温垂直剖面无因次自模函数研究海洋垂直热结构方面的经验 ,对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海水水温的正、负梯度层 ,提出了 2种无因次温度和深度表达式 ,然后利用实测资料按单站和整个研究海区分别拟合了自模函数θ =f(η)。回算检验结果表明 ,用上述自模函数回算水温的平均均方误差均小于 0 .1 5℃ ,证明了含中层冷水的垂直热结构亦存在自模性 ,所提出的无因次经验表达式具有可靠性 ,纠正了认为自模函数的建立仅适用于单跃层结构的观点 ,并为进一步建立黄海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模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7.
1986—1987年埃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的物理海洋学事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文中,根据“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第1—4航次考察的资料结合美国NOAA提供的SST资料和Wyrtki博士提供的水位资料,对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衰过程中的海洋事件作了综合分析.指出,这次埃尔尼诺是一个中等偏强的事件.SST场和水位场的宏观变化是同步和相似的,并且都与风场特征有关.次表层温度结构的变化是与上层暖水的东向输送相对应.在此期间,热带西太平洋的流系结构和方向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在埃尔尼诺爆发前期,南赤道流较强,暖水在西太平洋堆积;在爆发期内,则在12.5个纬度带内形成东向流,向东输送暖水;在消衰期内,北赤道逆流变弱、而南赤道逆流变强;在埃尔尼诺结束后,海洋转为动力调整,并在约12个纬度范围内变为西向流.在这次埃尔尼诺期间,向东输送的暖水总量为11.4×1014m3,此量比1976年埃尔尼诺多1/3,而比1982—1983年埃尔尼诺少2/5.  相似文献   
48.
东海表层水温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水温预报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现代海洋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1)海洋中的海水,无论就其质量还是热容量而论,均远比大气大得多。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贮热库,并不断以各种方式向大气输送热能,影响着大气的热、动力状况。因此,水温预报成为近代海—气相互作用总课题中的重要部分。(2)在渔业海洋学中,水温预报是建立和发布渔情预报的重要环节。预知水温的变化和分布,将对鱼群的寻找和捕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在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上,对于水下声学装置的设置及水声仪表的有效使用等,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9.
1990年热带海洋状态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宗山  邹娥梅 《海洋学报》1991,13(5):591-599
  相似文献   
50.
秋季南黄海水文特征及海水的混合与交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6年10月中韩合作调查获得的CTD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黄海秋季跃层的分布特征及垂直混合状况,同时对黄海冷水团的垂向混合进行了初步探讨.还利用改进后的逐步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表、底层水团,确定了各水团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值4要素的平均特征值,并根据各水团的特性和温度、盐度的平面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黄海水与沿岸水及东海水的混合和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